101

篇章編號

【篇章編號】

165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2

篇章名稱

【篇章名稱】

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(1653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3

來源

高考題庫200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4

文類

【文類】

現當代散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5

作者

【作者】

魯迅 (9852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6

題解

【題解】       

魯迅在《〈呐喊〉自序》已經說過怎樣寫起小說來。「呐喊」是魯迅精神上的探索。《我怎麼做起小說來》是魯迅講述自己做小說的經驗和心得,並不只是為了形式,還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和尋覓。魯迅為甚麼這樣寫小說?小說的內容為甚麼是這樣的?小說為甚麼這樣描寫人物等,這些問題都能體現魯迅思想感情方面的特點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7

文本

《我怎麼做起小說來》 魯迅

        我怎麼做起小說來?──這來由,已經在《呐喊》的序文上,約略說過了。這裏還應該補敘一點的,是當我留心文學的時候,情形和現在很不同:在中國,小說不算文學,做小說的也決不能稱為文學家,所以並沒有人想在這一條道路上出世。我也並沒有要將小說抬進「文苑」1裏的意思,不過想利用他的力量,來改良社會。

        但也不是自己想創作,注重的倒是在紹介,在翻譯,而尤其注重於短篇,特別是被壓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。因為那時正盛行著排滿論,有些青年,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為同調的。所以「小說作法」之類,我一部都沒有看過,看短篇小說卻不少,小半是自己也愛看,大半則因了搜尋紹介的材料。也看文學史和批評,這是因為想知道作者的為人和思想,以便決定應否紹介給中國。和學問之類,是絕不相干的。

        因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,勢必至於傾向了東歐,因此所看的俄國,波蘭以及巴爾幹諸小國作家的東西就特別多。也曾熱心的搜求印度,埃及的作品,但是得不到。記得當時最愛看的作者,是俄國的果戈理(N.Gogol)和波蘭的顯克微支(H.Sienokiewitz)。日本的,是夏目漱石和森鷗外。

        回國以後,就辦學校,再沒有看小說的工夫了,這樣的有五六年。為甚麼又開手了呢?──這也已經寫在《呐喊》的序文裏,不必說了。但我的來做小說,也並非自以為有做小說的才能,只因為那時是住在北京的會館裏的,要做論文罷,沒有參考書,要翻譯罷,沒有底本,就只好做一點小說模樣的東西塞責2,這就是《狂人日記》。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,此外的準備,一點也沒有。

        但是《新青年》的編輯者,卻一回一回的來催,催幾回,我就做一篇,這裏我必得紀念陳獨秀先生,他是催促我做小說最著力的一個。

        自然,做起小說來,總不免自己有些主見的。例如,說到「為甚麼」做小說罷,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「啟蒙主義」,以為必須是「為人生」,而且要改良這人生。我深惡先前的稱小說為「閒書」,而且將「為藝術的藝術」,看作不過是「消閒」的新式的別號。所以我的取材,多採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,意思是在揭出病苦,引起療救的注意。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嘮叨,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,就寧可甚麼陪襯拖帶也沒有。中國舊戲上,沒有背景,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,只有主要的幾個人(但現在的花紙卻多有背景了),我深信對於我的目的,這方法是適宜的,所以我不去描寫風月,對話也決不說到一大篇。

        我做完之後,總要看兩遍,自己覺得拗口的,就增刪幾個字,一定要它讀得順口;沒有相宜的白話,寧可引古語,希望總有人會懂,只有自己懂得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,是不大用的。這一節,許多批評家之中,只有一個人看出來了,但他稱我為Stylist3

        所寫的事蹟,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,但決不全用這事實,只是採取一端,加以改造,或生發開去,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。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,沒有專用過一個人,往往嘴在浙江,臉在北京,衣服在山西,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。有人說,我的那一篇是罵誰,某一篇又是罵誰,那是完全胡說的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這樣的寫法,有一種困難,就是令人難以放下筆。一氣寫下去,這人物就逐漸活動起來,盡了他的任務。但倘有甚麼分心的事情來一打岔,放下許久之後再來寫,性格也許就變了樣,情景也會和先前所豫想的不同起來。例如我做的《不周山》,原意是在描寫性的發動和創造,以至衰亡的,而中途去看報章,見了一位道學的批評家4攻擊情詩的文章,心裏很不以為然,於是小說裏就有一個小人物跑到女媧的兩腿之間來,不但不必有,且將結構的宏大毀壞了。但這些處所,除了自己,大概沒有人會覺到的,我們的批評大家成仿吾先生5,還說這一篇做得最出色。

我想,如果專用一個人做骨幹,就可以沒有這弊病的,但自己沒有試驗過。

        忘記是誰說的了,總之是,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,最好是畫他的眼睛。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,倘若畫了全副的頭髮,即使細得逼真,也毫無意思。我常在學學這一種方法,可惜學不好。

        可省的處所,我決不硬添,做不出的時候,我也決不硬做,但這是因為我那時別有收入,不靠賣文為活的緣故,不能作為通例的。

        還有一層,是我每當寫作,一律抹殺各種的批評。因為那時中國的創作界固然幼稚,批評界更幼稚,不是舉之上天,就是按之入地,倘將這些放在眼裏,就要自命不凡,或覺得非自殺不足以謝天下的。批評必須壞處說壞,好處說好,才於作者有益。

但我常看外國的批評文章,因為他於我沒有恩怨嫉恨,雖然所評的是別人的作品,卻很有可以借鏡之處。但自然,我也同時一定留心這批評家的派別。

        以上,是十年前的事了,此後並無所作,也沒有長進,編輯先生要我做一點這類的文章,怎麼能呢。拉雜寫來,不過如此而已。

三月五日燈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8

注釋

【注釋】

1        文苑:文人聚集的地方。

2        塞責:敷衍了事。

3        Stylist:英語,文體家。作者這裏所指似為黎錦明。黎在《論體裁描寫與中國新文藝》(見《文學週報》第五卷第二期,19282月合訂本)一文中說:「西歐的作家對於體裁,是其第一安到著作的路的門徑,還竟有所謂體裁家(Stylist)者。[……]我們的新文藝,除開魯迅、葉紹鈞二三人的作品還可見到有體裁的修養外,其餘大都似乎隨意的把它掛在筆頭上。」

4        一位道學的批評家:指胡夢華。他在19221024《時事新報·學燈》上發表《讀了〈蕙的風〉以後》,攻擊汪靜之作的詩集《蕙的風》,認為其中某些情詩是「墮落輕薄」的作品,有「不道德的嫌疑」。魯迅曾在《熱風.反對「含淚」的批評家》中進行過批判。

5        成仿吾在《創造》季刊第二卷第二期(19241)發表《〈呐喊〉的評論》,其中說《呐喊》中的《狂人日記》、《孔乙己》、《藥》和《阿Q正傳》等都是「淺薄」、「庸俗」的「自然主義」作品,只有《不周山》(後改名《補天》,收入《故事新編》)一篇,是可以進入「純文藝的宮庭」的「傑作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9

內容分析要點

【內容分析要點】

        魯迅在《我怎麼做起小說來》一篇,敍述了自己做小說的經驗和觀點,大致歸納為以下五點:

1     做小說的由來

        魯迅在起首就說在中國做小說不算是文學,所以他做小說的意圖不在當文學家。魯迅所看的主要是是短篇小說、文學史、批評和外國小國作家的作品。後來,由於住在北京的會館裏,做論文沒有參考書,做翻譯又沒有底本,所以只好做一點小說模樣的東西塞責。

2     做小說的內容和精神

Ÿ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選取題材:魯迅抱著「啓蒙主義」,認為做小說是為了改良人生,所以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中不幸的人們,意在揭出病苦,引起療救的注意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所寫事蹟:魯迅做小說不全用事實,會採取各端加以改造,讓要表達的意思完全發表出來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一氣呵成:魯迅做起小說來難以放下筆。放下許久之後再來寫,人物性格或會變了樣,情景也會和先前所豫想的不同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隨心而寫:可省的處所,魯迅決不硬添,做不出的時候,魯迅也決不硬做。

3     小說的語言

        做完小說之後,魯迅會重新看兩遍,作出增刪修改,避免生做字,力求讀得順口。

4     小說的人物

        魯迅描寫的人物是從現實生活中多個人汫湊起來的,沒有特定的指向,而且決不全用事實。作者認為刻劃人物時最好是畫他的眼睛,以眼晴之形態代表那人的形象特點。

5     否定批評家

        魯迅每當寫作,一律抹殺各種的批評。他認為批評必須壞處說壞,好處說好,才於作者有益。可是,中國的批評幼稚。魯迅反而常看外國批評文章,從中借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0

寫作手法要點

【寫作手法要點】

1     分段清晰,逐步析述

        《我怎麼做起小說來》論述了自己做小說的源由、經驗和心得等多方面的觀點,但行文沒有鬆散的現象,反是條理清明,一段一段的寫來,讓讀者知道作者怎麼做起小說來。

2     語境表現個性

        魯迅在這篇文章中體現了一貫的風格,文章的語言往往等於他的內心說話,沒有偏差。魯迅往往能手心相應,塑造自己獨特的語境。這篇文章運用直接坦率的語境,很能讓人信服以及看出魯迅的個性。

3     敍述簡潔凝練

        魯迅沒有長篇大論、沒有刻意硬添、沒有陪襯拖帶,全篇行文曉暢,這同時體現了《我怎麼做起小說來》中所說的寫作精神。全篇篇幅不是很長,但足以表達作者的各個觀點,可見敍述簡潔凝練,沒有多餘的文字,也是魯迅寫作的一大特色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1

語譯

 

112

理解內容(問題)

【理解內容】

1      以下哪一項不是文中作者的原意?

        A深惡稱小說為「閒書」

        B反對「為藝術的藝術」    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C力避行文嘮叨

        D不去描寫風月

2        作者借「中國舊戲上,沒有背景,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,只有主要的幾個人」來說明甚麼?

3      魯迅在文中提及他最喜歡刻劃人物的哪個部份?

4          參考原文,魯迅說「我常在學學這一種方法,可惜學不好」可見他怎麼樣的個性?

        A虛偽

B謙虛

        C勤奮

        D固執

5      承上題,你能在文中找出類似以上個性的例子嗎?

6      綜觀全文,可見魯迅做小說的意圖是甚麼?試略述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3

理解內容(答案)

【理解內容答案】

1      B反對「為藝術的藝術」    ü

2      比喻做小說不用陪襯拖帶,修飾花巧,只要能把意思傳給別人便可以了。

3      眼睛

4      B謙虛     ü

5

l           但我的來做小說,也並非自以為有做小說的才能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是十年前的事了,此後並無所作,也沒有長進,編輯先生要我做一點這類的文章,怎麼能呢。拉雜寫來,不過如此而已。

6      揭出病苦,引起療救的注意,希望改良社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4

理解技巧(問題)

【理解技巧】

1      魯迅在文中認為批評家不能準確批評作家的文章。本文有沒有相關例子?如有,請列舉出來並說明其作用。

2      文章的第一段對全文起了甚麼作用?

3      你認為本篇整體的敍述語言是否配合全文?試抒己見。

4      以下哪項為本文運用的敍述手法?

        A懸疑

        B反覆

        C問答

        D夾敍夾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5

理解技巧(答案)

【理解技巧答案】

1        有,借批評大家成仿吾先生認為魯迅的《不周山》為最出色為例,說明批評家不能準確批評作家的文章。

        作用:加強說服力 / 用以支持作者自己的論點

2      開宗明義,提出本文是要說明「我怎麼做起小說來」 / 以其他並非魯迅做小說的原因作為襯托,表明自己做小說的意圖為「改良社會」。

3      自由作答,言之成理便可。

        參考答案:

        配合。因為魯迅在文中說他做小說避免生做字,力求讀得順口,而這篇文章正實踐了他自己的理念,全篇行文曉暢,沒有刻意雕飾,使論點表達得清晰利落。淺白的語言也直接表現了作者的個性和情感。

4     D夾敍夾議    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