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 | 篇章編號 | 【篇章編號】 1482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02 | 篇章名稱 | 【篇章名稱】 三國演義(第四十九回節錄及第五十回)(話分兩頭) (1482)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03 | 來源 | 高考課程指定篇章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04 | 文類 | 【文類】 章回小說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05 | 作者 | 【作者】 羅貫中(9731)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06 | 題解 | 【題解】 史書對赤壁之戰的記載甚為簡略,羅貫中在歷史資料的基礎上,發揮豐富的想像力,用了八回(第四十三至五十回)的篇幅描寫「赤壁之戰」,妙趣橫生。 本篇節選了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九回「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」(節錄)和第五十回「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」,本篇是「赤壁之戰」的高潮所在,敍述火燒赤壁和關羽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的經過。本篇通過描寫孫劉聯軍與曹操在赤壁進行的一次軍事、智力大對抗,表達了重視人謀的思想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07 | 文本 |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1祭風 三江口周瑜2縱火(節錄) 話分兩頭。且說劉玄德3在夏口專候孔明回來,忽見一隊船到,乃是公子劉琦4自來探聽消息。玄德請上敵樓坐定,說:「東南風起多時,子龍5去接孔明,至今不見到,吾心甚憂。」小校遙指樊口港上:「一帆風送扁舟來到,必軍師也。」玄德與劉琦下樓迎接。須臾船到,孔明、子龍登岸。玄德大喜。問候畢,孔明曰:「且無暇告訴別事。前者所約軍馬戰船,皆已辦否?」玄德曰:「收拾久矣,只候軍師調用。」孔明便與玄德、劉琦升帳坐定,謂趙雲曰::「子龍可帶三千軍馬,渡江徑取烏林小路,揀樹木蘆葦密處埋伏。今夜四更已後,曹操6必然從那條路奔走。等他軍馬過,就半中間放起火來。雖然不殺他盡絕,也殺一半。」雲曰:「烏林有兩條路:一條通南郡,一條取荊州。不知向那條路來?」孔明曰:「南郡勢迫,曹操不敢往;必來荊州,然後大軍投許昌而去。」雲領計去了。又喚張飛7曰:「翼德可領三千兵渡江,截斷彝陵這條路,去葫蘆穀口埋伏。曹操不敢走南彝陵,必望北彝陵去。來日雨過,必然來埋鍋造飯。只看煙起,便就山邊放起火來。雖然不捉得曹操,翼德這場功料也不小。」飛領計去了。又喚糜竺、糜芳、劉封三人各駕船隻,繞江剿擒敗軍,奪取器械。三人領計去了。孔明起身,謂公子劉琦曰:「武昌一望之地。最為緊要。公子便請回,率領所部之兵,陳於岸口。操一敗必有逃來者,就而擒之,卻不可輕離城郭。」劉琦便辭玄德、孔明去了。孔明謂玄德曰:「主公可于樊口屯兵,憑高而望,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。」 時雲長8在側,孔明全然不睬。雲長忍耐不住,乃高聲曰:「關某自隨兄長征戰,許多年來,未嘗落後。今日逢大敵,軍師卻不委用,此是何意?」孔明笑曰:「雲長勿怪!某本欲煩足下把一個最緊要的隘口,怎奈有些違礙,不敢教去。」雲長曰:「有何違礙?願即見諭。」孔明曰:「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,足下當有以報之。今日操兵敗,必走華容道;若令足下去時,必然放他過去。因此不敢教去。」雲長曰:「軍師好心多!當日曹操果是重待某,某已斬顏良,誅文醜,解白馬之圍,報過他了。今日撞見,豈肯放過!」孔明曰:「倘若放了時,卻如何?」雲長曰:「願依軍法!」孔明曰:「如此,立下文書。」雲長便與了軍令狀。」雲長曰:「若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,如何?」孔明曰:「我亦與你軍令狀。」雲長大喜。孔明曰:「雲長可于華容小路高山之處,堆積柴草,放起一把火煙,引曹操來。」雲長曰:「曹操望見煙,知有埋伏,如何肯來?」孔明笑曰:「豈不聞兵法‘虛虛實實’之論?操雖能用兵,只此可以瞞過他也。他見煙起,將謂虛張聲勢,必然投這條路來。將軍休得容情。」雲長領了將令,引關平、周倉並五百校刀手,投華容道埋伏去了。玄德曰:「吾弟義氣深重,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,只恐端的放了。」孔明曰:「亮夜觀乾象9,操賊未合身亡10。留這人情,教雲長做了,亦是美事。」玄德曰:「先生神算,世所罕及!」孔明遂與玄德往樊口,看周瑜用兵,留孫乾、簡雍守城。 卻說曹操在大寨中,與眾將商議,只等黃蓋11消息。當日東南風起甚緊。程昱入告曹操曰:「今日東南風起,宜預提防。」操笑曰:「冬至一陽生,來複之時12,安得無東南風?何足為怪!」軍士忽報江東一隻小船來到,說有黃蓋密書。操急喚入。其人呈上書。書中訴說:「周瑜關防得緊,因此無計脫身。今有鄱陽湖新運到糧,周瑜差蓋巡哨,已有方便。好歹殺江東名將,獻首來降。只在今晚二更,船上插青龍牙旗者,即糧船也。」操大喜,遂與眾將來水寨中大船上,觀望黃蓋船到。 且說江東,天色向晚,周瑜喚出蔡和,令軍士縛倒。和叫:「無罪!」瑜曰:「汝是何等人,敢來詐降!吾今缺少福物祭旗13,願借你首級。」和抵賴不過,大叫曰:「汝家闞澤、甘甯亦曾與謀!」瑜曰:「此乃吾之所使也。」蔡和悔之無及。瑜令捉至江邊皂纛旗下,奠酒燒紙,一刀斬了蔡和,用血祭旗畢,便令開船。黃蓋在第三只火船上,獨披掩心,手提利刃,旗上大書「先鋒黃蓋」。蓋乘一天順風,望赤壁進發。是時東風大作,波浪洶湧。操在中軍遙望隔江,看看月上,照耀江水,如萬道金蛇,翻波戲浪。操迎風大笑,自以為得志。忽一軍指說:「江南隱隱一簇帆幔,使風而來。」操憑高望之。報稱:「皆插青龍牙旗。內中有大旗,上書先鋒黃蓋名字。」操笑曰:「公覆來降,此天助我也!」來船漸近。程昱觀望良久,謂操曰:「來船必詐。且休教近寨。」操曰:「何以知之!」程昱曰:「糧在船中,船必穩重;今觀來船,輕而且浮。更兼今夜東南風甚緊,倘有詐謀,何以當之?」操省悟,便問:「誰去止之?」文聘曰:「某在水上頗熟,願請一往。」言畢,跳下小船,用手一指,十數隻巡船,隨文聘船出。聘立於船頭,大叫:「丞相鈞旨:南船且休近寨,就江心拋住。」眾軍齊喝:「快下了篷!」言未絕,弓弦響處,文聘被箭射中左臂,倒在船中。船上大亂,各自奔回。南船距操寨止隔二裏水面。黃蓋用刀一招,前船一齊發火。火趁風威,風助火勢,船如箭發,煙焰漲天。二十只火船,撞入水寨,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;又被鐵環鎖住,無處逃避。隔江炮響,四下火船齊到,但見三江面上,火逐風飛,一派通紅,漫天徹地。 曹操回觀岸上營寨,幾處煙火。黃蓋跳在小船上,背後數人駕舟,冒煙突火,來尋曹操。操見勢急,方欲跳上岸,忽張遼駕一小腳船,扶操下得船時,那只大船,已自著了。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,飛奔岸口。黃蓋望見穿絳紅袍者下船,料是曹操,乃催船速進,手提利刃,高聲大叫:「曹賊休走!黃蓋在此!」操叫苦連聲。張遼拈弓搭箭,覷著黃蓋較近,一箭射去。此時風聲正大,黃蓋在火光中,那裏聽得弓弦響?」正中肩窩,翻身落水。正是:火厄盛時遭水厄,棒瘡愈後患金瘡。未知黃蓋性命如何,且看下文分解。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
卻說當夜張遼一箭射黃蓋下水,救得曹操登岸,尋著馬匹走時,軍已大亂。韓當冒煙突火來攻水寨,忽聽得士卒報導:「後梢舵上一人,高叫將軍表字。」韓當細聽,但聞高叫「義公救我?」當曰:「此黃公覆也!」急教救起。見黃蓋負箭著傷,咬出箭杆,箭頭陷在肉內。韓當急為脫去濕衣,用刀剜出箭頭,扯旗束之,脫自己戰袍與黃蓋穿了,先令別船送回大寨醫治。原來黃蓋深知水性,故大寒之時,和甲15墮江,也逃得性命。 卻說當日滿江火滾,喊聲震地。左邊是韓當、蔣欽兩軍從赤壁西邊殺來;右邊是周泰、陳武兩軍從赤壁東邊殺來;正中是周瑜、程普、徐盛、丁奉大隊船隻都到。火須兵應,兵仗火威。此正是:三江水戰,赤壁鏖兵16。曹軍著槍中箭、火焚水溺者,不計其數。後人有詩曰: 「魏吳爭鬥決雌雄,赤壁樓船一掃空。烈火初張照雲海,周郎曾此破曹公。」 又有一絕雲: 「山高月小水茫茫,追歎前朝割據忙。南士無心迎魏武,東風有意便周郎。」 不說江中鏖兵。且說甘甯令蔡中引入曹寨深處,甯將蔡中一刀砍于馬下,就草上放起火來。呂蒙遙望中軍火起,也放十數處火,接應甘寧。潘璋、董襲分頭放火呐喊,四下裏鼓聲大震。曹操與張遼引百餘騎,在火林內走,看前面無一處不著。正走之間,毛玠救得文聘,引十數騎到。操令軍尋路。張遼指道:「只有烏林地面,空闊可走。」操徑奔烏林。正走間,背後一軍趕到,大叫:「曹賊休走!」火光中現出呂蒙旗號。操催軍馬向前,留張遼斷後,抵敵呂蒙。卻見前面火把又起,從山谷中擁出一軍,大叫:「淩統在此!」曹操肝膽皆裂。忽刺斜裏一彪軍到,大叫:「丞相休慌!徐晃在此!」彼此混戰一場,奪路望北而走。忽見一隊軍馬,屯在山坡前。徐晃出問,乃是袁紹手下降將馬延、張凱,有三千北地軍馬,列寨在彼;當夜見滿天火起,未敢轉動,恰好接著曹操。操教二將引一千軍馬開路,其餘留著護身。操得這枝生力軍馬,心中稍安。馬延、張凱二將飛騎前行。不到十裏,喊聲起處,一彪軍出。為首一將,大呼曰:「吾乃東吳甘興霸也!」馬延正欲交鋒,早被甘寧一刀斬于馬下;張凱挺槍來迎,寧大喝一聲,凱措手不及,被寧手起一刀,翻身落馬。後軍飛報曹操。操此時指望合淝有兵救應;不想孫權在合淝路口,望見江中火光,知是我軍得勝,便教陸遜舉火為號,太史慈見了,與陸遜合兵一處,衝殺將來。操只得望彝陵而走。路上撞見張郃,操令斷後。 縱馬加鞭,走至五更,回望火光漸遠,操心方定,問曰:「此是何處?」左右曰:「此是烏林之西,宜都之北。」操見樹木叢雜,山川險峻,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。諸將問曰:「丞相何故大笑?」操曰:「吾不笑別人,單笑周瑜無謀,諸葛亮少智。若是吾用兵之時,預先在這裏伏下一軍,如之奈何?」說猶未了,兩邊鼓聲震響,火光竟天而起,驚得曹操幾乎墜馬。刺斜裏一彪軍殺出,大叫:「我趙子龍奉軍師將令,在此等候多時了!」操教徐晃、張郃雙敵趙雲,自己冒煙突火而去。子龍不來追趕,只顧搶奪旗幟。曹操得脫。 天色微明,黑雲罩地,東南風尚不息。忽然大雨傾盆,濕透衣甲。操與軍士冒雨而行,諸軍皆有饑色。操令軍士往村落中劫掠糧食,尋覓火種。方欲造飯,後面一軍趕到。操心甚慌。原來卻是李典、許褚保護著眾謀士來到,操大喜,令軍馬且行,問:「前面是那裏地面?」人報:「一邊是南彝陵大路,一邊是北彝陵山路。」操問:「那裏投南郡江陵去近?」軍士稟曰:「取北彝陵過葫蘆口去最便。」操教走北彝陵。行至葫蘆口,軍皆饑餒,行走不上,馬亦困乏,多有倒于路者。操教前面暫歇。馬上有帶得鑼鍋的,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,便就山邊揀幹處埋鍋造飯,割馬肉燒吃。盡皆脫去濕衣,於風頭吹曬;馬皆摘鞍野放,咽咬草根。操坐于疏林之下,仰面大笑。眾官問曰:「適來丞相笑周瑜、諸葛亮,引惹出趙子龍來,又折了許多人馬。如今為何又笑?」操曰:「吾笑諸葛亮、周瑜畢竟智謀不足。若是我用兵時,就這個去處,也埋伏一彪軍馬,以逸待勞;我等縱然脫得性命,也不免重傷矣。彼見不到此,我是以笑之。」正說間,前軍後軍一齊發喊、操大驚,棄甲上馬。眾軍多有不及收馬者。早見四下火煙布合,山口一軍擺開,為首乃燕人張翼德,橫矛立馬,大叫:「操賊走那裏去!」諸軍眾將見了張飛,盡皆膽寒。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。張遼、徐晃二將,縱馬也來夾攻。兩邊軍馬混戰做一團。操先撥馬走脫,諸將各自脫身。張飛從後趕來。操迤邐奔逃,追兵漸遠,回顧眾將多已帶傷。 正行間,軍士稟曰:「前面有兩條路,請問丞相從那條路去?」操問:「那條路近?」 軍士曰:「大路稍平,卻遠五十餘裏。小路投華容道,卻近五十餘裏;只是地窄路險,坑坎難行。」操令人上山觀望,回報:「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;大路並無動靜。」操教前軍便走華容道小路。諸將曰:「烽煙起處,必有軍馬,何故反走這條路?」操曰:「豈不聞兵書有雲:虛則實之,實則虛之。諸葛亮多謀,故使人於山僻燒煙,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,他卻伏兵于大路等著。吾料已定,偏不教中他計!」 諸將皆曰:「丞相妙算,人不可及。」遂勒兵走華容道。此時人皆饑倒,馬盡困乏。焦頭爛額者扶策17而行,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。衣甲濕透,個個不全;軍器旗幡,紛紛不整: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,只騎得禿馬,鞍轡衣服,盡皆拋棄。正值隆冬嚴寒之時,其苦何可勝言。 操見前軍停馬不進,問是何故。回報曰:「前面山僻路小,因早晨下雨,坑塹18內積水不流,泥陷馬蹄,不能前進。」操大怒,叱曰:「軍旅逢山開路,遇水疊橋,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!」傳下號令,教老弱中傷軍士在後慢行,強壯者擔土束柴,搬草運蘆,填塞道路。務要即時行動,如違令者斬。眾軍只得都下馬,就路旁砍伐竹木,填塞山路。操恐後軍來趕,令張遼、許褚、徐晃引百騎執刀在手,但遲慢者便斬之。此時軍已餓乏,眾皆倒地,操喝令人馬踐踏而行,死者不可勝數。號哭之聲,于路不絕。操怒曰:「生死有命,何哭之有!如再哭者立斬!」三停人馬:一停落後,一停填了溝壑,一停跟隨曹操。過了險峻,路稍平坦。操回顧止有三百餘騎隨後,並無衣甲袍鎧整齊者。操催速行。眾將曰:「馬盡乏矣,只好少歇。」操曰:「趕到荊州將息未遲。」又行不到數裏,操在馬上揚鞭大笑。眾將問:「丞相何又大笑?」操曰:「人皆言周瑜、諸葛亮足智多謀,以吾觀之,到底是無能之輩。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,吾等皆束手受縛矣。」 言未畢,一聲炮響,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,為首大將關雲長,提青龍刀,跨赤兔馬,截住去路。操軍見了,亡魂喪膽,面面相覷。操曰:「既到此處,只得決一死戰!」眾將曰:「人縱然不怯,馬力已乏,安能複戰?」程昱曰:「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,欺強而不淩弱;恩怨分明,信義素著。丞相舊日有恩於彼,今只親自告之,可脫此難。」操從其說,即縱馬向前,欠身謂雲長曰:「將軍別來無恙!」雲長亦欠身答曰:「關某奉軍師將令,等候丞相多時。」操曰:「曹操兵敗勢危,到此無路,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。」雲長曰:「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,然已斬顏良,誅文醜,解白馬之圍,以奉報矣。今日之事,豈敢以私廢公?」操曰:「五關斬將之時,還能記否?大丈夫以信義為重。將軍深明《春秋》,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19乎?」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,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,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,如何不動心?又見曹軍惶惶,皆欲垂淚,一發心中不忍。於是把馬頭勒回,謂眾軍曰:「四散擺開。」這個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。操見雲長回馬,便和眾將一齊沖將過去。雲長回身時,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。雲長大喝一聲,眾軍皆下馬,哭拜於地。雲長愈加不忍。正猶豫間,張遼縱馬而至。雲長見了,又動故舊之情,長歎一聲,並皆放去。後人有詩曰: 「曹瞞兵敗走華容,正與關公狹路逢。只為當初恩義重,放開金鎖走蛟龍。」 曹操既脫華容之難。行至穀口,回顧所隨軍兵,止有二十七騎。比及天晚,已近南郡,火把齊明,一簇人馬攔路。操大驚曰:「吾命休矣!」只見一群哨馬沖到,方認得是曹仁軍馬。操才心安。曹仁接著,言:「雖知兵敗,不敢遠離,只得在附近迎接。」操曰:「幾與汝不相見也!」於是引眾入南郡安歇。隨後張遼也到,說雲長之德。操點將校,中傷者極多,操皆令將息。曹仁置酒與操解悶。眾謀士俱在座。操忽仰天大慟。眾謀士曰:「丞相于虎窟中逃難之時,全無懼怯;今到城中,人已得食,馬已得料,正須整頓軍馬復仇,何反痛哭?」操曰:「吾哭郭奉孝耳!若奉孝在,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!」遂捶胸大哭曰:「哀哉,奉孝!痛哉,奉孝!惜哉!奉孝!」眾謀士皆默然自慚。次日,操喚曹仁曰:「吾今暫回許都,收拾軍馬,必來報仇。汝可保全南郡。吾有一計,密留在此,非急休開,急則開之。依計而行,使東吳不敢正視南郡。」仁曰:「合淝、襄陽,誰可保守?」操曰:「荊州托汝管領;襄陽吾已撥夏侯惇守把;合淝最為緊要之地,吾令張遼為主將,樂進、李典為副將,保守此地。但有緩急,飛報將來。」操分撥已定,遂上馬引眾奔回許昌。荊州原降文武各官,依舊帶回許昌調用。曹仁自遣曹洪據守彝陵、南郡,以防周瑜。 卻說關雲長放了曹操,引軍自回。此時諸路軍馬,皆得馬匹、器械、錢糧,已回夏口;獨雲長不獲一人一騎,空身回見玄德。孔明正與玄德作賀,忽報雲長至。孔明忙離坐席,執杯相迎曰:「且喜將軍立此蓋世之功,與普天下除大害。合宜遠接慶賀!」雲長默然。孔明曰:「將軍莫非因吾等不曾遠接,故爾不樂?」回顧左右曰:「汝等緣何不先報?」雲長曰:「關某特來請死。」孔明曰:「莫非曹操不曾投華容道上來?」雲長曰:「是從那裏來。關某無能,因此被他走脫。」孔明曰:「拿得甚將士來?」雲長曰:「皆不曾拿。」孔明曰:「此是雲長想曹操昔日之恩,故意放了。但既有軍令狀在此,不得不按軍法。」遂叱武士推出斬之。正是:拼將一死酬知己,致令千秋仰義名。未知雲長性命如何,且看下文分解。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08 | 注釋 | 【注釋】 1 諸葛亮:(西元181~234)。三國蜀相。陽都人,字孔明。隱居隆中,自比管仲樂毅,人稱「臥龍」。劉備三顧始見之,為備籌畫據荊益、聯孫權、拒曹操之策,輔佐劉備取荊州,定益州,遂與魏吳成鼎足之勢。劉備稱帝,以亮為丞相。備死,亮輔後主劉禪,以丞相封武鄉侯,兼領益州牧。整官制,修法度,志複中原。屢次北伐,與魏相攻戰。章武十二年(234)卒于五丈原軍中,年五十四,諡為忠武侯。在小說中,諸葛亮忠心耿耿、才華蓋世,是整部小說中在忠誠與謀略方面最為傑出的人物。赤壁大戰中他曾舌戰群儒促成了孫劉的聯合,也曾草船借箭、七星壇「借東風」等,為大戰的最後勝利做了很多的貢獻,充分表現了他作為劉備軍師的將帥之才。 2 周瑜:(西元175~210)。三國廬江舒人。字公瑾。少時吳中呼為周郎。與孫策同歲,相友善。策東渡,瑜起兵迎之。策死,弟孫權繼位,瑜以中護軍與張昭共掌眾事。建安十三年(208),曹操率軍南下,瑜與劉備合兵,大敗曹操於赤壁。後進軍取蜀,至巴丘病死。小說中作者把他寫成了一個年少才高、有膽有識的優秀軍事指揮家形象。赤壁大戰中作者通過他幾番戲弄蔣幹,矇騙蔡和,與黃蓋定「苦肉計」等展示了其過人的智慧與膽略。但作品同時也把他寫成了一個心胸氣量比較狹小的人,至有「既生瑜,何生亮?」一說。 3 劉備:(西元162~223)。三國蜀漢政權的建立者。河北省涿縣人。字玄德。家貧,與母販履織席為業。東漢末,募兵參加鎮壓黃巾起義,先後任安喜尉、高唐令等。後為徐州牧。得諸葛亮輔佐,聯合孫權,大敗曹操於赤壁。因取荊州,並得益州和漢中,與魏、吳成鼎足之勢。曹丕既廢漢獻帝,劉備乃在成都稱帝,國號漢,史稱蜀漢。次年,與吳決戰於猇亭,大敗,病死于永安,諡昭烈。小說寫他胸懷復興漢室的雄心,並且謙恭愛民,是一個「仁君」的形象。得諸葛亮輔佐,「孤得孔明,猶魚之得水也」,完成了鼎足三分的大業。 4 劉琦:劉表之長子。當時已歸附劉備。 5 子龍:趙雲,字子龍。蜀漢大將。 6 曹操:(西元155~220)。漢沛國譙人。字孟德,小名阿瞞。年二十舉孝廉,除洛陽北部尉,遷頓丘令。靈帝中平元年,以騎都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。後起兵討董卓,建安元年迎獻帝都許,先後擊滅袁術袁紹劉表,逐漸統一黃河流域。位至丞相、大將軍,封魏王。曹操權傾朝野,玩弄獻帝於鼓掌之間,其子曹丕代漢稱帝,追尊操為太祖武帝。小說寫他從小就善於機變權謀,長而更趨奸詐多疑、兇狠殘暴,為人「寧教我負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負我」,極端自私偏狹。 7 張飛:(西元?~221)。東漢末涿郡人。字益德,也作翼德。與關羽同事劉備,雄壯威猛,曾以二十騎立當陽長阪橋上連吼三聲,使「曹操身邊夏侯霸驚得肝膽碎裂,倒撞于馬下」,百萬曹操追兵「人如潮退,馬似山崩」。魏將程昱等稱之為「萬人敵」。劉備定江南,以飛為宜都太守。章武元年,升為車騎將軍。後隨劉備伐吳,臨行,為其部下所殺。諡桓侯。 8 關羽(西元?~219):漢末三國河東解人,字雲長。初亡命涿郡,與劉備張飛結識,恩若兄弟。備起兵,命為別部司馬。建安五年為曹操所執,操重其材,拜為偏將軍,以斬顏良功,封漢壽亭侯。旋複離操歸備。後孫權襲破荊州,殺羽及子平。小說寫他不僅神勇無比,而且具有忠肝義膽。「溫酒斬華雄」,過五關斬六將,成就了他一世英名;為報「桃園三結義」兄弟相知的情意,「千里走單騎」堪稱忠義無匹。 9 乾象:天空的景象,如日月星辰的運行等。古人迷信,以為人的命運與天上星宿的明暗顯隱有關。 10 未合身亡:不應該死去。合,應該。 11 黃蓋:字公覆。東吳大將,與周瑜施苦肉計詐降曹操。民間有俗語「周瑜打黃蓋,一個願打,一個願挨。」 12 冬至一陽生,來複之時:古代哲學家以陰陽概括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矛盾對立面;在曆法氣候上,以夏至節為陽的極點,陽到了極點即同時開始向陰轉化;以冬至節為陰的極點,陰到了極點又開始向陽轉化,所以說「夏至一陰生」「冬至一陽生」。陰陽的迴圈轉化,叫做「來複」。 13 福物:祭品。祭後與眾人分食,叫做「散福」,因稱祭品為禮物。 14 祭旗:古代在進行大戰前,要殺俘虜,用俘虜的人頭祭奠軍旗。據說這樣可以激勵戰士鬥志。 15 和甲,連同鎧甲。 16 鏖兵,苦戰,激戰。 17 扶策:拄著拐棍。 18 塹,壕溝。 19 庚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:春秋時,衛國派庚公之斯追擊子濯孺子,他倆都很會射箭,但子濯孺子因為生病,不能拿弓應戰。庚公之斯對他說:「我跟尹公之他學射箭,尹公之他又跟您學射箭,我不忍把您的技術轉用來傷害您。」於是把箭頭敲掉,射了四枝沒有箭頭的箭就回去了。意思是顧念舊恩,不負心忘本。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09 | 內容分析要點 | 【內容分析要點】 A 情節分析 1 備戰情況 (a) 劉備方面﹕作者詳細交代諸葛亮如何調兵遣將,塑造了他指揮若定的形象,預示曹軍的慘敗。作者安排諸葛亮不派關羽出戰,加強了兩人的衝突,增力情節的吸引力,亦預示了關羽義釋曹操。 (b) 曹操方面﹕本篇寫曹操陷入蜀、吳聯軍佈下的天羅地網,卻仍懵然未覺暗示其慘敗結果和原因。 (c) 孫權方面﹕作者筆鋒一轉,寫東吳備戰情況。周瑜先斬奸細,清除「內憂」為火燒赤壁揭開序幕。 2 赤壁鏖兵 作者鋪墊各陣營的備戰情況,氣氛緊張。曹操由開始時未醒覺黃蓋詐降,至恍然大悟,可是為時已晚,再至曹軍陣腳大亂。作者著力描寫曹軍在毫無防備下,被東吳軍打得落花流水的情況,對照諸葛亮和周瑜的指揮若定,表明用兵貴在謀略得宜,不貴人數多寡。 3 曹操倉皇逃生 曹操在敗逃時三次大笑,目的是借貶低周瑜和諸葛亮來掩飾恐慌情緒,挽回面子。但諸葛亮掌握了他逃走路線,預先埋伏大將截擊他,使曹操步入絶境。作者的描寫呼應了篇首諸葛亮的預料,前呼後應,結構嚴謹,又突顯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。 4 義釋曹操 (a) 關羽放曹前的矛盾衝突﹕曹操勸關羽放自己過去時,關羽內心矛盾。關羽態度顯示了他沒有忘記曹操的恩情,內心已有所動,加上他本是「義氣深重」,見到曹軍皆欲垂淚,於心不忍,在忠義兩難全下,關羽選擇了義。 (b) 關羽放曹後的複雜心情﹕關羽決定放過曹操,但心情依然複雜,當曹操和眾將過去後,他突然大喝一聲,似有反悔之意。張遼趕到時,觸動他的舊情,他「長嘆一聲」盡皆放去,內心感情複雜。 5 曹操脫險 曹操「大驚」,以為「命休矣」,表現他成了驚弓之鳥。其後曹操「哀」、「痛」、「惜」郭嘉早死,意在掩飾自己驕傲自大,把慘敗的責任推到謀士身上。 6 關羽回營請死 關羽回營請罪,孔明先是故意恭賀他立了功,再指出他放了曹操要依法處斬,為下回留下懸念。 B 人物形象分析 1 諸葛亮 諸葛亮「智絶」形象鮮明,他指揮若定、謀略過人、掌握戰事的形勢、熟知敵我兩軍主將性格、熟諳天文,例如曹操逃命時,遭到諸葛亮預設的伏軍截擊。 2 關羽 關羽「義」的形象突出,在幾番爭扎後,「義」戰勝了「忠」,他寧願違反軍法,犧牲性命,放棄對劉備的忠心,也要釋曹。 3 曹操 (a) 驕傲自大、自視過高﹕黃蓋詐降,曹操輕視敵人,為下文的慘敗埋下伏線。曹操敗逃時以三次大笑掩飾恐慌情緒,並展示自己的軍事謀略,自視過高。 (b) 冷酷自私、虛偽奸猾﹕他為了保全性命,不顧將士生死,如他「喝令人馬踐而行」,死者無數。戰後他不加反省過失,反而把責任推得乾淨。 (c) 狼狽驚慌、捧頭鼠竄﹕他在赤壁大敗後,倉皇逃生,如他「叫苦連天」、「肝膽皆裂」、「大驚」等,把他刻劃得活靈活現。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10 | 寫作手法要點 | 【寫作手法要點】 1 結構嚴謹,層次分明 本篇分為六個部分,一為魏、蜀、吳備戰情況,二為赤壁鏖兵的情況;三為曹操逃命過程;四為關羽義釋曹操;五為曹操脫險後哭郭嘉推卸責任;六為關羽回營請罪,情節緊扣着赤壁之戰,層層遞進,清晰地交代了情節的發展。 2 佈局精巧,情節波瀾起伏 文中不斷設下懸念,製造衝突,令情節更加吸引。另外,情節有張有弛,如曹操在亡命途中,作者也沒有營造極之緊張的氣氛,在每次截殺之間,曹操也會有喘息的空間。 3 善於描寫戰爭 (a) 詳略得宜﹕本篇詳細交代「火燒」前的部署和「火燒」後曹操逃走的情況,但對「火燒」的過程只是用粗筆勾勒,在於突顯人謀的重要。 (b) 渲染緊張氣氛﹕作者以戰事一觸即發,曹操毫無防備,營造了緊張氣氛。另外,作者抓住戰役特徵,用急促有力的語言,渲染「火攻」場面,營造驚險激烈的氣氛。 4 善於塑造人物形象 (a) 語言對話﹕本篇善用富個性的語言展現人物個性,如諸葛亮以「必然」等字斷定曹操逃生情況,展現了料事如神的形象。 (b) 行動刻劃﹕本篇以行動展現人物形象,如曹操「令軍士往村落中劫掠糧食」,描寫了他自私的形象。 (c) 神態描寫﹕作者善於刻劃人物神態,寫來栩栩如生,如曹操「亡魂喪膽」把他狼狽慌張的樣子展現讀者面前。 (d) 虛實相生、對比襯托﹕作者以此手法來展現人物形象,關羽出戰前高傲自負、信心十足,但是回營請罪時,默然羞愧。 5 語言文白夾雜 本篇做到「文不甚深,言不甚俗」的效果,寫來簡潔明快,雅俗共賞。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11 | 語譯 |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12 | 理解內容(問題) | 【理解內容問題】 1 本篇描寫了哪場戰爭? 2 本篇包括了戰爭場面以及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,本篇可以分為六個部分,試完成下表。
3 試完成以下對曹操、關羽、諸葛亮三人的描述。
4 關羽「義釋曹操」的心情如何? A 興奮 B 豁達 C 矛盾 D 傷感 5 承上題,關羽為何有這種心情? 6 「隔江炮響,四下火船齊到,但見三江面上,火逐風飛,一派通紅,漫天徹地」營造了怎樣的氣氛?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13 | 理解內容(答案) | 【理解內容答案】 1 赤壁之戰。 2
3
5 關羽放曹前內心有矛盾衝突,他沒有忘記曹操的恩情,見到曹軍更是於心不忍,他選擇釋曹。關羽放曹後心情複雜,大喝一聲似有反悔之意,但張遼趕到時,他「長嘆一聲」,把曹軍放走。 6 以炮響、火船齊到、江面上一派通紅等視覺、聽覺的描寫,營造出驚險激烈的氣氛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14 | 理解技巧(問題) | 【理解技巧問題】 1 本篇的戰爭描寫詳略得宜,試分辨以下哪些是詳寫,哪些是略寫。
2 本篇善於塑造人物形象,試完成以下對描寫手法的描述。
3 本文波瀾起伏,以下是對赤壁之戰的描述,試分辨哪是「張」,哪些是「弛」?
4 曹操的「三笑」與「三驚」造成甚麼效果? A 對比 B 嚴肅 C 正襯 D 喧賓奪主 5 本篇文字有何特色?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15 | 理解技巧(答案) | 【理解技巧答案】 1
2
3
5 「文不甚深,言不甚俗」,寫來簡潔明快,雅俗共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