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

篇章編號

【篇章編號】

1266

         

102

篇章名稱

【篇章名稱】

烏江 (1266)

         

103

來源

會考問題庫

         

104

文類

【文類】

近體詩

         

105

作者

【作者】

李清照 (9504)

         

106

題解

【題解】       

李清照(公元1084年─公元1155),號易安居士,齊州章丘(今屬山東濟南)人,以詞著稱,有較高的藝術造詣。 此詩另有題作「夏日絕句」,李清照南渡之後,建炎三年(公元1129年)趙明誠罷守江甯,李清照與丈夫具舟去蕪湖。沿江而上時經過和縣烏江(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處)。該詩可能作於此時。這是一首雄渾宏闊的詠史詩,追思項羽,痛恨宋朝當權者苟且偷安的時政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07

文本

        《烏江》    李清照

生當作人傑1,死亦為鬼雄2

至今思項羽3,不肯過江東4

         

108

注釋

【注釋】        

1      人傑:人中傑出者。
2     
鬼雄:鬼之雄傑者。
3     
項羽:即楚霸王,秦亡後與劉邦爭奪天下,最後失敗。
4     
不肯過江東:《史記•項羽本紀》記:項羽垓下兵敗後,逃至烏江畔,烏江亭長欲助項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羽渡江,項羽笑曰:「天之亡我,我何渡爲?且籍與江東子弟渡江而西,今無一人還,        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,我何面目見之?縱彼不言,籍獨不愧於心乎!」言罷,拔劍自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刎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09

內容分析要點

【內容分析要點】

這是一首雄渾宏闊的詠史詩,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言志詩。

1    追思項羽

在詩中,女詞人追思項羽這個楚霸梟雄,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,痛恨宋朝當權者苟且偷安的時政。

2    突出女詞人的愛國之情

詩中除了追思項羽、諷刺朝政,還突出了女詞人亡國之悲忿、愛國之強烈,以及對命運之不屈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10

寫作手法要點

【寫作手法要點】

1    構思新穎
    
李清照在這首詩中,不以成敗論英雄,對楚霸漢之爭中最後以失敗而結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項羽,表示了欽佩和推崇。

2    隱含諷刺

這首五絕,通過歌頌一位失敗了的英雄——項羽,表現了詩人崇尚氣節的精神風貌。對南宋統治者的苟且偷安,也是一個有力的諷刺。

3    精髓凝練

詩人手起筆落處,端正凝重。「生當作人傑,死亦爲鬼雄」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,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,而是一種精髓的凝練,是一種氣魄的承載,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。

4    筆來神韻,力透紙背

詩中的「不肯」不是「不能」、「不想」、「不願」或「不去」。一個「不肯」筆來神韻。一種「可殺不可辱」、「死不懼而辱不受」的英雄豪氣,漫染紙面,力透紙背。令人叫絕稱奇而不能言語!
5    
傲然的風骨
   
李清照本是一個弱不禁風、坎坷漂泊的女子,但筆墨所抒人傑之「傑」,高出衆人幾層之上;鬼雄之「雄」,豪踞鬼神遍及之處。一個「思」字,標示她的思想所向、志向所指,何等的無畏生死之氣。此一絕句在她溫香縈繞、弱吟嬌歎的文字中,異筆突運,異軍突起,這是她另一種的底蘊顯露,是她別一種的氣質光彩,是亡國之悲忿、愛國之強烈、命運之不屈的錚錚風骨和鏗鏘見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  

111

語譯

【語譯】

生時要當人中傑出者,即使死後也要當鬼之雄傑者。現在思念項羽,在秦亡後與劉邦爭奪天下,最後因失敗而不肯渡過江東。

          

112

理解內容(問題)

【理解內容】

1      詩人所追思的歷史人物是誰人?

A     劉邦

B     項羽

C     孫權

D     諸葛亮

2      詩人對這個歷史人物有何新穎的看法?

3      為何這個歷史人物「不肯過江東」?

         

113

理解內容(答案)

【理解內容答案】

1    B    項羽 ü

2    歷史的評價大多貶責項羽沒有鬥志、一蹶不振。但李清照非常欣賞項羽,認為他是真正的英雄,因為他不苟且偷生,寧願選擇壯烈的戰死沙場。

3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因為項羽認為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。加上他的性格高傲,不願在功業無成之下回到

故土。因此他寧願一死,亦不苟且偷生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14

理解技巧(問題)

【理解技巧】

1      《烏江》一詩屬於甚麼體裁?

2      詩中「生當作人傑,死亦爲鬼雄」兩句,可體現詩歌的甚麼風格?

3      詩中「不肯過江東」一句在語言上有何佳妙處?

4      以下哪一項是此詩的寫作手法?

A     詠史與言志結合

B     借景抒情

C     運用擬人法

D     虛構對話形式

         

115

理解技巧(答案)

【理解技巧答案】

1      五言絕句。

2      在婉約中蘊含著英雄的氣魄、傲然的風骨。

3      語言精煉:句中的「不肯」筆來神韻,強過鬼斧神工,高過天地造化,隱含一種「士可殺不可辱」的英雄豪氣,漫染紙面,力透紙背,是令人叫絕稱奇的警句。

4      A     詠史與言志結合 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