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 | 篇章編號 | 【篇章編號】 1252
| |||||||||
102 | 篇章名稱 | 【篇章名稱】 符讀書城南 (1252)
| |||||||||
103 | 來源 | 高考題庫2009
| |||||||||
104 | 文類 | 【文類】 古詩(含詩經楚辭)
| |||||||||
105 | 作者 | 【作者】 韓愈 (9412)
| |||||||||
106 | 題解 | 【題解】 韓愈(公元768年-公元824年),字退之,河南河陽(今河南孟縣)人。唐人著名文學家、思想家。貞元年間登進士第,先後任汴州觀察推官、四門博士、監察御史等職。曾因關中大旱,上疏請免徭役租稅,被貶為陽山令。後又因諫迎佛骨事,觸怒憲宗,被貶為潮州刺史。韓愈在思想上排斥佛老,倡揚正統儒家思想。在文學上,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,提倡古文,主張「文以載道」,所以其作品多反映社會現實和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之氣。他的作品勇於創新,主張「以文為詩」,對宋詩影響極大,與孟郊等人被稱為「韓孟詩派」。 《符讀書城南》雖然為詩歌,但具有散文的特點,如利用講故事說道理的論證方法,勉勵兒子為學,進而由為文而歸結到窮經觀史的修為,並非以富貴利達來引誘學習。在藝術手法上,本詩偶句押韻,且一韻到底,明顯合乎詩的規範。這與其在散文中倡導「文道並重」的觀點相同。在重道的同時,亦重語言文字本身的表達力。此外,本詩雖為「塾訓詩」,卻不刻板、訓誡,而是充滿了儒家之父的殷切期望和熱情。
| |||||||||
107 | 文本 | 《符1讀書城南2》 韓愈 木之就規矩,在梓匠輪輿3。人之能為人,由腹有詩書4。 詩書勤乃有,不勤腹空虛。欲知學之力,賢愚同一初。 由其不能學,所入遂異閭5。兩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6。 少長聚嬉戲,不殊同隊魚7。年至十二三,頭角稍相疏。 二十漸乖張8,清溝映汙渠9。三十骨骼成,乃一龍一豬。 飛黃10騰踏去,不能顧蟾蜍11。一為馬前卒12,鞭背生蟲蛆。 一為公與相,潭潭13府中居。問之何因爾,學與不學歟14。 金璧15雖重寶,費用難貯儲。學問藏之身,身在則有餘。 君子與小人,不緊父母且16。不見公與相,起身自犁鋤17。 不見三公後,寒饑出無驢。文章豈不貴,經訓乃菑畬18。 潢潦19無根源,朝滿夕已除。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20。 行身陷不義,況望多名譽。時秋積雨霽21,新涼入郊墟。 燈火稍可親,簡編可卷舒。豈不旦夕念,為爾惜居諸22。 恩義有相奪23,作詩勸躊躇24。
| |||||||||
108 | 注釋 | 【注釋】 1 符︰韓愈之子。 2 城南:韓愈別墅所在。 3 木之就規矩,在梓匠輪輿︰規矩,畫圓畫方的工具。梓匠,木工。輪、輿,這裏指代做車的人。這兩句語本《孟子.畫心》︰「梓匠輪輿,能與人規矩,不能使人巧。」 4 詩書:原指《詩經》、《尚書》,後泛指一般的書本。 5 閭︰指里巷的門。 6 提孩巧相如︰提孩,即孩提,小時候。相如,指相似。 7 不殊同隊魚︰殊,斷絕,區別。同隊魚,同一行列的游魚,指代夥伴、朋友。 8 乖張︰不同。 9 清溝映汙渠︰清溝,清水溝。汙,通「污」。汙渠,污水渠。清溝汙渠,比較兩人,一人高潔,一人庸俗。 10 飛黃︰傳說中的神馬。 11 蟾蜍︰一種兩棲動物。體型肥大,動作遲緩,不能鳴叫,皮膚分泌毒液,常棲於陰濕之地。 12 馬前卒︰古時在官員的馬車前供使喚的役卒。 13 潭潭︰相當於沉沉之意,形容宮室深邃的樣子。 14 歟︰語氣詞,表示疑問、反詰的語氣。 15 金璧︰泛指貴重之物。 16 且︰語助詞。 17 犁鋤︰犁、鋤,均為耕作用的農具。這裏作動詞用,指耕作。 18 文章豈不貴,經訓乃菑畬︰文章,這裏是文章博學的意思。菑畬,耕種。意思是學問知識十分重要,而又應該以經訓為本。 19 潢潦︰淤積不流動的水。 20 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︰襟裾,人穿的衣服。意思是人不學習古今的知識,就如同只是穿著人衣服的牛馬一般。 21 霽︰雨後或霜雪過後轉晴。 22 居諸︰語出《詩經.邶風.柏舟》︰「日居月諸,胡迭而微。」借指光陰。 23 相奪︰不能並立,互相排斥。 24 躊躇:徘徊不前。
| |||||||||
109 | 內容分析要點 | 【內容分析要點】 本詩雖為「塾訓詩」,卻不刻板、訓誡,而是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殷切期望和熱情。 1 說明讀書的重要性 詩中偏重的是讀書的必要性、重要性,他舉了兩人故事來說明讀書的重要。首先「兩家各生子」,兩個小孩兩個本應一樣,他們一起遊玩,但是人漸長,有讀書與沒有讀書的孩子卻有所分別。 2 對比了兩個人的不同遭遇 詩中對比了兩個人的不同遭遇:「二十漸乖張,清溝映汙渠」他們二十歲已可見一人高潔,一人庸俗。到三十歲時,「乃一龍一豬」,二人分別更大,最後讀書的飛黃騰達,成為「公與相」;而沒有讀書的則成為「馬前卒」,他們的結局各有不同,可見讀書之重要。 3 寫出讀習途徑的規定 詩中又寫出讀習途徑的規定,即「讀書勤乃有」,最後則由讀書上升到做人的「義」上,即為避免「身陷不義」。 | |||||||||
110 | 寫作手法要點 | 【寫作手法要點】 1 以文為詩 此詩雖然是詩歌,但具有散文的特點,採用了以文為詩的方法,將寫文章常用的議論、講故事方法移入詩中,比如利用講故事說道理的論證方法,勉勵兒子為學,進而由為文而歸結到窮經觀史的修為,並非以富貴利達來引誘學習,令詩讀起來更暢順。 2 善用對比說理 此詩運用了對比手法,說明學與不學的不同後果。當中說明了學與不學,其人格可以有龍與豬的分別,而最後的遭遇更是「公或相」及「馬前卒」,鮮明的對比加強了說服力。 3 文道並重 本詩偶句押韻,且一韻到底,明顯合乎詩的規範。這與其在散文中倡導「文道並重」的觀點相同。在重道的同時,亦重語言文字本身的表達力。 4 想像豐富 此詩想像豐富,如「飛黃騰踏去」一句,「飛黃」即傳說中的馬。這樣引用傳說故事,能夠增加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,使詩歌更吸引。 5 引用典故 詩中引用了一些典故,如「為爾惜居諸」一句,「居諸」語出自《詩經‧邶風‧柏舟》的「日居月諸,胡迭而微。」,借指光陰。 6 巧用借代 詩中巧用借代的手法。「木之就規矩,在梓匠輪輿」兩句中,「規矩」,指畫圓畫方的工具。「梓匠」,指木工。「輪」、「輿」,指代做車的人。 7 善用語助詞 詩中善用語助詞,如「歟」、「且」等,表示疑問、反詰的語氣。善用語助詞,能夠增加詩歌的文氣。
| |||||||||
111 | 語譯 | 【語譯】 木材能按照圓規曲尺最成器具,是因爲木工和輪輿匠人的辛勤勞動;人之能夠成才,是因爲飽讀詩書。詩書中的知識只有勤奮才能獲得,不勤奮肚子裏就空虛。人之初生,學力都是一樣的,並無賢愚之分,由於有的不能勤學,所走的門徑也就不同,兩家生子時一樣聰明,年歲稍大,在一起玩耍嬉戲,就像一個隊裏的魚群一樣。到十二三歲,各人表現出來的就稍稍不同。到二十歲,就變得差別很大,像一條汙渠映在清溝中一樣。到三十歲,人已長成,區別如龍和豬一樣,原因就在於勤學與否。黃金璧玉雖是重寶,難以儲藏,學文藏在自己的身上,身在就用之有餘。積水池裏的水沒有源頭,早晨還滿滿的,晚間就乾涸了。人不懂得古今之事,就像牛馬穿著人的衣服,將深陷於不義之地,還想什麽得到名譽。 | |||||||||
112 | 理解內容(問題) | 【理解內容】 1 詩中強調了甚麼的重要性?試選出正確的答案。 A 誠實 B 守時 C 讀書 D 及時行樂 2 詩中寫「兩家各生子」,兩個小孩本來一起遊玩,一樣聰明。為甚麼兩人長大至三十歲時,「乃一龍一豬」,分別如此的大? 3 詩中「讀書勤乃有」一句說明了甚麼道理?
| |||||||||
113 | 理解內容(答案) | 【理解內容答案】 2 這是有讀書與沒有讀書的分別,有讀書的飛黃騰達,成為「公與相」;沒有讀書的則成為「馬前卒」。 3 這句寫出了讀書研習的途徑的規定,認為只有勤奮的人才能獲得詩書中的知識,只有讀書的人才可以提升到做人的「義」上,即可以避免「身陷不義」的情況。 | |||||||||
114 | 理解技巧(問題) | 【理解技巧】 1 《符讀書城南》雖然是詩歌,但具有散文的特點,這是甚麼寫作手法?試略述之。 2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來說理,試加以簡單說明。 3 詩中巧用典故,試根據詩的內容完成下表。
4 詩中「木之就規矩,在梓匠輪輿」兩句,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?試略述之。 5 詩中善用語助詞,如「歟」、「且」等,這有甚麼作用?
| |||||||||
115 | 理解技巧(答案) | 【理解技巧答案】 1 這是以文為詩的方法:詩中將寫文章常用的議論、講故事方法移入詩中,比如詩中舉了兩人故事來說明讀書的重要。 2 此詩運用了對比手法,說明「學」與「不學」的不同後果。當中說明了「學」與「不學」,其人格可以有龍與豬的分別,而最後的遭遇更是「公或相」及「馬前卒」。 3
4 借代:「規矩」,借代繒畫、書寫的工具。「輪」、「輿」,借代做車的人。 5 詩中善用語助詞,如「歟」、「且」等,表示疑問、反詰的語氣。善用語助詞,能夠增加詩歌的文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