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

篇章編號

【篇章編號】

111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2

篇章名稱

【篇章名稱】

史記.項羽本紀(節錄)(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) (1110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3

來源

會考問題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4

文類

【文類】

先秦、秦漢、魏晉散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5

作者

【作者】

司馬遷 (9204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6

題解

【題解】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《史記》記傳人物時事取典型,記錄西楚霸王項羽一生就只取「鉅鹿之戰」、「鴻門會」及「垓下之圍」三事。本文是節錄自「垓下之圍」,講述漢軍大敗楚軍後,項羽被迫退到垓下,劉邦用四面楚歌之計瓦解楚軍軍心,最後項羽走投無路,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,毅然自刎於烏江邊。「垓下之圍」描寫項羽認為失敗是非戰之罪的自負和不服輸,也表現了他寧自刎也不欲忍辱偷生的氣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7

文本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(節錄)      司馬遷

       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。烏江亭長檥1船待,謂項王曰:「江東雖小,地方千里,眾數十萬人,亦足王也。願大王急渡。今獨臣有船,漢軍至,無以渡。」項王笑曰:「天之亡我,我何渡為!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無一人還,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,我何面目見之?縱彼不言,籍獨不愧於心乎?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8

注釋

【注釋】        

1      檥﹕同艤,使船靠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9

內容分析要點

【內容分析要點】

1     亭長勸項羽渡江

        烏江的亭長把船靠近岸邊,力勸項羽渡江,他指江東雖小,也有幾十萬的民眾,足夠項羽稱王,請項羽快速渡江。

2     項羽心存愧疚

        項羽走投無路,烏江亭長勸項羽渡江至江東,但項羽認為天要亡自己,拒絶渡江。他自覺江東子弟兵八千人渡江無一還,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,而且心有愧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0

寫作手法要點

【寫作手法要點】

1     人物描寫

        本文善於描寫人物,如以行為描寫烏江亭長使船靠岸,盼項羽渡江,又描寫項王笑談生死的無奈神態。

2     言語描寫

        《史記》善於運用人物的說話來刻劃個性。在烏江邊上,烏江亭長移船準備載項羽過江,希望項羽保全性命,項羽卻笑著說﹕「天之亡我,我何渡為!」,認為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,不欲渡江。

3     善用問句

        項羽運用了問句,以「我何面目見之?」、「籍獨不愧於心乎?」表達了他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以及愧疚之情。

4     語言精煉

        本文用字精煉,如以「漢軍至,無以渡」表達了形勢的危急,又以「天之亡我,我何渡為!」表達了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1

語譯

【語譯】

        於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。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,他對項羽說:「江東雖小,也還有千里的土地,幾十萬的民眾,也足夠稱王,請大王快速過江。現在只有我有船,漢軍即使追到這裏,也沒有船隻可渡江。」項羽笑道:「上天要亡我,我還渡江幹什麼?況且我當初帶領江東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,現在無一人生還,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,我又有什麼面目見他們呢?即使他們不說,我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?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2

理解內容(問題)

【理解內容】

1      本文描述的是甚麼情況?

A     項羽戰勝

B     項羽戰敗

C     項羽投降

D     劉邦戰敗

2      亭長和項羽的意見有甚麼分歧?

3      項羽心情是怎樣的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3

理解內容(答案)

【理解內容答案】

1      B     項羽戰敗  ü

2      亭長力勸項羽渡江,到江東為王。項羽堅拒渡江,他心有愧疚,無面目見江東父老。

3      項羽當初帶領的江東子弟無一人生還,他無法面對江東的父老兄弟,心存愧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4

理解技巧(問題)

【理解技巧】

1      試指出下列各句運用了甚麼描寫手法。

項王曰:「江東雖小,地方千里,眾數十萬人,亦足王也。願大王急渡。今獨臣有船,漢軍至,無以渡。」

言語描寫

烏江亭長檥船待

 

項王笑曰

 

「天之亡我,我何渡為!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無一人還,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,我何面目見之?縱彼不言,籍獨不愧於心乎?」

 

2      以下哪項是本文的文字特點?

A     精煉

B     華麗

C     運用典故

D     平淡

3      「籍獨不愧於心乎?」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?

4      運用這種手法有何好處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5

理解技巧(答案)

【理解技巧答案】

1     

項王曰:「江東雖小,地方千里,眾數十萬人,亦足王也。願大王急渡。今獨臣有船,漢軍至,無以渡。」

言語描寫

烏江亭長檥船待

行為描寫

項王笑曰

神態描寫

「天之亡我,我何渡為!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無一人還,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,我何面目見之?縱彼不言,籍獨不愧於心乎?」

言語描寫

2      A     精煉  ü

3      反問。

4      深化了項羽的愧疚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