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

篇章編號

【篇章編號】

1105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2

篇章名稱

【篇章名稱】

史記.荊軻傳 (1105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3

來源

高考課程指定篇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4

文類

【文類】

先秦、秦漢、魏晉散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5

作者

【作者】

司馬遷 (9204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6

題解

【題解】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本文節錄自司馬遷《史記.刺客列傳》有關荊軻的部分,題目《荊軻傳》為後人所加。荊軻本為衛國人,不為衛元君重用,輾轉來到燕國。燕太子丹時為秦國人質,逃亡回燕而決心報仇,在幾重轉折下才請得荊軻刺殺秦王。公元前227年,荊軻與秦舞陽出使秦國,假意獻城,圖窮匕現,但行刺失敗,客死秦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7

文本

        《史記.荊軻傳》  司馬遷

        荊軻者,衛人也。其先乃齊人,徙於衛,衛人謂之慶卿1。而之燕2,燕人謂之荊卿。

荊卿好讀書擊劍,以術說衛元3衛元君不用。其後秦伐魏,置東郡4,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5。荊軻嘗遊過榆次6,與蓋聶論劍7,蓋聶怒而目之8。荊軻出,人或言複召荊卿9。蓋聶曰:「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10,吾目之;試往,是宜去,不敢留11。」使使往之主人12,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13。使者還報,蓋聶曰:「固去也,吾曩者目攝之!14

荊軻游於邯鄲,魯句踐與荊軻博15,爭道16,魯句踐怒而叱之,荊軻嘿而逃去,遂不復會。

荊軻既至燕,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17者高漸離。荊軻嗜酒,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,酒酣以往18,高漸離擊築,荊軻和而歌於市中,相樂也,已而相泣,旁若無人者19。荊軻雖遊於酒人乎,然其為人沈深好書20;其所游諸侯,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21。其之燕,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22,知其非庸人也23

        居頃之,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24。燕太子丹者,故嘗質於趙,而秦王政生於趙25,其少時與丹驩26。及政立為秦王,而丹質於秦。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27,故丹怨而亡歸。歸而求為報秦王者28,國小,力不能。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、楚、三晉,稍蠶食29諸侯,且至於燕30君臣皆恐禍之至。太子丹患之,問其傅31鞠武。武對曰:「秦地遍天下,威脅韓、魏、趙氏,北有甘泉、穀口之固,南有涇、渭之沃,擅巴、漢之饒,右隴、蜀之山,左關、殽之險32,民眾而而士厲33,兵革有餘34。意有所出35,則長城之南,易水以北,未有所定也36。奈何以見陵之怨,欲批其逆鱗哉!37」丹曰:「然則何由38?」對曰:「請入圖之。39

        居有間40,秦將樊於期得罪於秦王,亡之燕,太子受而舍之41。鞠武諫曰:「不可。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,足為寒心,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42?是謂‘委肉當餓虎之蹊’43也,禍必不振44矣!雖有管、晏,不能為之謀也45。願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46。請西約三晉,南連齊、楚,北購於單于47,其後乃可圖也。48」太子曰:「太傅之計,曠日彌久49,心惛然50,恐不能須臾51。且非獨於此也52,夫樊將軍窮困於天下,歸身於丹,丹終不以迫於彊秦而棄所哀憐之交53,置之匈奴,是固丹命卒之時也54。願太傅更慮之55。」鞠武曰:「夫行危欲求安,造禍而求福,計淺而怨深,連結一人之後交56,不顧國家之大害,此所謂‘資怨而助禍’57矣。夫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,必無事矣58。且以雕鷙之秦,行怨暴之怒,豈足道哉!59燕有田光先生,其為人智深而勇沈,可與謀。」太子曰:「願因太傅而得交於先生60,可乎?」鞠武曰:「敬諾。」出見先生,道「太子願圖國事於先生也」。田光曰:「敬奉教。」乃造焉61

        太子逢迎,卻行為導,跪而蔽席62。田光坐定,左右無人,太子避席63而請曰:「燕秦不兩立64,願先生留意65也。」田光曰:「臣聞騏驥盛壯之時,一日而馳千里;至其衰老,駑馬先之66。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,不知臣精67已消亡矣。雖然,光不敢以圖國事,所善荊卿可使也68。」太子曰:「願因先生得結交於荊卿,可乎?」田光曰:「敬諾。」即起,趨69出。太子送至門,戒70曰:「丹所報,先生所言者71,國之大事也,願先生勿泄也!」田光俛72而笑曰:「諾。」僂行73見荊卿,曰:「光與子相善,燕國莫不知。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,不知吾形已不逮74也,幸而教之曰‘燕秦不兩立,願先生留意也’。光竊不自外75,言足下於太子也76,願足下過77太子於宮。」荊軻曰:「謹奉教。」田光曰:「吾聞之,長者為行,不使人疑之78。今太子告光曰:‘所言者,國之大事也,願先生勿泄’,是太子疑光也。夫為行而使人疑之,非節俠79也。」欲自殺以激荊卿,曰:「願足下急過太子,言光已死,明不言也。」因遂自刎而死。

        荊軻遂見太子,言田光已死,致光之言80。太子再拜而跪,膝行流涕81,有頃而後言曰:「丹所以誡82先生毋言者,欲以成大事之謀也。今先生以死明不言,豈丹之心哉!」荊軻坐定,太子避席頓首曰:「先生不知丹之不肖83,使得至前,敢有所道84,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85也。今秦有貪利之心,而欲不可足86也。非盡天下之地,臣海內之王者,其意不厭87。今秦已虜韓王,盡納其地88。又舉兵南伐楚,北臨趙89;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距漳、鄴90,而李信出太原、雲中91。趙不能支秦,必入臣92,入臣則禍至燕。燕小弱,數困於兵93,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94。諸侯服秦,莫敢合從。丹之私計95愚,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,闚以重利96;秦王貪,其勢必得所願矣97。誠得劫秦王,使悉反諸侯侵地,若曹沫98之與齊桓公,則99大善矣;則100不可,因而刺殺之。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101,則君臣相疑,以其間諸侯得合從102,其破秦必矣。此丹之上願103,而不知所委命104,唯105荊卿留意焉。」久之,荊軻曰:「此國之大事也,臣駑下106,恐不足任使107。」太子前頓首,固請毋讓108,然後許諾。於是尊荊卿為上卿,舍上舍109。太子日造門下110,供太牢具111,異物間進112,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113,以順適其意。

        久之,荊軻未有行意114。秦將王翦破趙,虜趙王,盡收入其地115,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。太子丹恐懼,乃請荊軻曰:「秦兵旦暮渡易水116,則雖欲長侍足下117,豈可得哉!」 荊軻曰:「微太子言,臣願謁之118。今行而毋信119,則秦未可親也。夫樊將軍,秦王購之金千斤,邑萬家。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120之地圖,奉獻秦王,秦王必說見臣121,臣乃得有以報122。」太子曰:「樊將軍窮困來歸丹,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,願足下更慮之!」

        荊軻知太子不忍,乃遂私見123樊於期曰:「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124,父母宗族皆為戮沒125。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,邑萬家,將柰何?」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:「於期每念之126,常痛於骨髓127,顧計不知所出耳128!」荊軻曰:「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,報將軍之仇者,何如?」於期乃前129曰:「為之柰何?」荊軻曰:「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,秦王必喜而見臣,臣左手把其袖,右手揕其匈130,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131。將軍豈有意乎132?」樊於期偏袒搤捥133而進曰:「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134也,乃今得聞教135!」遂自剄136。太子聞之,馳往137,伏屍而哭,極哀。既已不可柰何,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138

       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139,得趙人徐夫人匕首140,取之百金,使工以藥焠之141,以試人,血濡縷,人無不立死者142。乃裝143為遣荊卿。燕國有勇士秦舞陽,年十三,殺人,人不敢忤視144。乃令秦舞陽為副145。荊軻有所待,欲與俱146;其人居遠未來,而為治行147。頃之,未發148,太子遲之149,疑其改悔,乃複請曰:「日已盡矣,荊卿豈有意哉150?丹請得先遣秦舞陽。」荊軻怒,叱太子曰:「何太子之遣?往而不返者,豎子也151!且提一匕首入不測152之彊秦,仆所以留者,待吾客與俱。今太子遲之,請辭決矣153!」遂發。

       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,皆白衣冠154以送之。至易水之上,既祖,取道155,高漸離擊築,荊軻和而歌,為變徵156之聲,士皆垂淚涕泣。又前而為歌157曰:「風蕭蕭158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!」複為羽聲慷慨,士皆瞋目159,發盡上指冠160。於是荊軻就車而去,終已不顧161

        遂至秦,持千金之資幣物,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162。嘉為先163言於秦王曰:「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164,不敢舉兵以逆軍吏165,願舉國為內臣166,比諸侯之列167,給貢職如郡縣168,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。恐懼不敢自陳169,謹斬樊於期之頭,及獻燕督亢之地圖,函封,燕王拜送於庭,使使以聞大王170,唯大王命之171。」秦王聞之,大喜,乃朝服,設九賓172,見燕使者咸陽宮173。荊軻奉174樊於期頭函,而秦舞陽奉地圖柙175,以次進176。至陛177,秦舞陽色變振恐,群臣怪之。荊軻顧笑178舞陽,前謝179曰:「北蕃蠻夷之鄙人180,未嘗見天子,故振慴181。願大王少假借之182,使得畢使於前183。」秦王謂軻曰:「取舞陽所持地圖。」軻既取圖奏之184,秦王發圖185,圖窮而匕首見186。因左手把秦王之袖,而右手持匕首揕187之。未至身,秦王驚,自引而起,袖絕188。拔劍,劍長,操其室189。時惶急,劍堅,故不可立拔190。荊軻逐191秦王,秦王環柱而走。群臣皆愕,卒起不意,盡失其度192。而秦法,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193;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,非有詔召不得上194。方急時,不及召下兵,以故荊軻乃逐秦王。而卒惶急,無以擊軻195,而以手共搏之196。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197。秦王方環柱走,卒惶急,不知所為,左右乃曰:「王負劍198!」負劍,遂拔以擊荊軻,斷其左股199。荊軻廢200,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201,不中,中桐柱。秦王複擊軻,軻被八創202。軻自知事不就,倚柱而笑,箕踞以罵203曰:「事所以不成者,以欲生劫之,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204。」於是左右既前殺軻205,秦王不怡者良久206。已而論功207,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208,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,曰:「無且愛我,乃以藥囊提荊軻也。」

於是秦王大怒,益發兵詣趙,詔王翦軍以伐燕。十月而拔薊城209。燕王喜、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210。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,代王嘉211乃遺燕王喜書曰:「秦所以尤追燕急者,以太子丹故也。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,秦王必解212,而社稷幸得血食213。」其後李信追丹,丹匿衍水214中,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,欲獻之秦。秦複進兵攻之。後五年215,秦卒滅燕,虜燕王喜。

        其明年,秦並天下,立號為皇帝。於是秦逐太子丹、荊軻之客216,皆亡217。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218,匿作於宋子219。久之,作苦220,聞其家堂上客擊築,傍徨不能去221。每出言曰222:「彼有善有不善223。」從者以告其主224,曰:「彼庸乃知音,竊言是非225。」家丈人226召使前擊築,一坐稱善,賜酒。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227,乃退,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228,更容貌而前229。舉坐客皆驚,下與抗禮230,以為上客。使擊築而歌,客無不流涕而去者。宋子傳客之231,聞於秦始皇。秦始皇召見,人有識者,乃曰:「高漸離也。」秦皇帝惜232其善擊築,重赦之233,乃矐234其目。使擊築,未嘗不稱善。稍益近之,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235,複進得近,舉築朴236秦皇帝,不中。於是遂誅高漸離,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 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,私曰:「嗟乎,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237!甚矣吾不知人也238!曩者吾叱之,彼乃以我為非人也239!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8

注釋

【注釋】        

1      慶卿:齊有慶氏,荊軻之先代為齊人,或本姓慶,故衛人呼為慶卿。卿,當時尊美人家的稱呼,猶相尊稱「子」。

2      而之燕:後又北往燕國。之,前往。

3      衛元君,衛國第四十一君,在位二十二年(西元前251 —— 西元前230年)。衛國此時已淪為魏的附庸。

4      秦伐魏,置東郡:事在秦王政五年(西元前242年)。置,設立。東郡約當今河北、河南、山東三省交界一帶地(主要部分為衛國故地)。

5      秦置東郡之明年(西元前241年),又拔魏之朝歌(故城在今河南省淇縣東北,時為衛都)衛元君遂徙于野王。此雲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,其實不僅支屬而已。野王即今河南省沁陽縣。

6      榆次:本春秋時晉榆邑,初屬魏,戰國時屬趙,改名榆次。漢置縣。即今山西省榆次縣。

7      論劍,談說劍術。

8      怒而目之:因議論不合而怒視之。目之,對荊軻瞪眼。

9      人或言複召荊卿:有人請聶重招荊軻來談。

10    曩者:往昔,猶言早先。不稱,不合意。

11     是宜去,不敢留:這樣看,他應該走了,不敢留在這裏的。

12    使使往之主人:派人去到荊軻居停的主人(房東)那裏。之,至也。

13    已駕而去榆次矣:已經駕車離開榆次了。

14    目攝之:我的目光已把他收服了。攝,整治;收取。

15    魯句踐:大概慕越王之名而取此名的,是個深通劍術的人。觀篇末的說話便可明白。博,賭博。

16    爭道:在賭局上爭取贏路。

17    築,樂器名。形似琴,十三弦,用竹子打擊發音的。

18    酒酣以往:半醉以後。往,後也。

19    旁若無人者:好象身旁沒有別的人似的。

20    雖游於酒人乎,然其為人沈深好書:雖然跟那班酒徒混在一起,但他的行為卻是穩重沈著,而且還是喜歡讀書的。沈,即沉。

21    所游諸侯,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:所遊歷到的各地(諸侯之境),都跟當地的知名人士相結交。

22    處士:有學行而隱居不仕的人。善待之,很好地看待荊軻。

23    非庸人:不是平常庸俗的人。

24    太子丹,燕王喜之子。秦王政即位,丹質于秦。(留秦當抵押品。)王喜23年(西元前232年),丹自秦逃歸。時荊軻已入燕,故雲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。會,適逢。亡,逃亡。

25    秦王政生於趙:秦王政即後來的始皇贏政。其父莊襄王未登位時,曾作為人質居趙國,呂不韋將有孕的姬妾獻給他,在趙國生秦王政。

26    驩:友好,交好。

27    遇:對待。不善,不好。

28    求為報秦王者:尋求一個替(我)告知秦王的人。求,報告,告知。

29    蠶食:象蠶食桑葉似的逐漸侵蝕。

30    且至於燕:將要觸及燕國來了。且,將要。

31    傅:太子傅,師傅之官。

32    北有甘泉、穀口之固,……左關、殽之險:是說秦國的地勢險要。甘泉,山名,一名鼓原,俗稱磨石嶺,在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。穀口即寒門,在今陝西省醴泉縣東北四十裏。關指函谷關,殽指殽山。

33    民眾而士厲:人口多而戰士強。眾,多。厲,勇猛。而,並且。

34    兵革有餘:軍備充裕。兵,武器。革,甲胄。

35    意有所出:猶言意圖向外發展。

36    長城之南,易水以北,未有所定也:言燕國不能穩定了。長城,指當時燕北邊的長城(西自造陽,東達襄平,大部在今河北、遼寧兩省境內)。易水,源出河北省易縣西,東流至定興縣西南,與拒馬河合,即古武水,當時為燕南巨川,與滹沱並稱。

37    奈何以見陵之怨,欲批其逆鱗哉:何苦因被欺的怨恨便要去觸犯他的凶鋒呢!見,被也。陵,欺陵。批,觸動。相傳龍的喉下有逆鱗,觸到它,便要殺人。批逆鱗喻觸怒帝王。

38    然則何由:那麼該走哪條路呢?

39    入圖之:進一步考慮這件事。入,進一步的意思。

40    居有間:住了一段時間後。間,短暫的時間。

41    受而舍之:接受他的投奔,留他住下來。舍,館舍,此處當動詞用。

42    夫以秦王句:憑藉秦王的殘暴和長時間對燕國積累起來的仇怨,足以讓人感到害怕了,更何況又聽說樊將軍在我們這裏呢?以,憑藉。積,積聚,積累。寒心,極言害怕。

43    委肉當餓虎之蹊:言拋肉在餓虎出入的路口,必然不能倖免的。委,棄置。蹊,小路。

44    不振:無救。振,救也。

45    雖有管、晏,不能為之謀也:即使有象管仲、晏嬰那樣的善謀之臣也不能替你出主意的。

46    疾遣:趕快送出。滅口,消除秦進犯燕的藉口。

47    西約三晉,南連齊楚,北購于單于:約,相約。連,聯合。購,通‘媾’,也作講,和好。單于,匈奴君王的稱呼。

48    其後廼可圖也:然後才可計畫如何去對付秦國。廼,乃的異體字。

49    曠日彌久:延擱的日子太久。曠,空也。曠日猶空耗日子。彌,延長。

50    惛然:憂煩,通‘悶’。

51    恐不能須臾:憂煩得要死,恐怕不能再遷延片刻了。須臾,頃刻。

52    且非獨於此也:況且不但憂煩不能忍此須臾。

53    棄哀憐之交:拋棄自己所同情憐惜的朋友。

54    是固丹命卒之時也:意思是果然如此,我的生命也完結了。有與秦最後一拼的意思。

55    更慮之,重新考慮。

56    後交:即新交。指與樊於期的交結。

57    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:這正合于增加怨恨,催動禍患的話了。資,增益。助,助力。

58    鴻毛,喻燕之微弱。爐炭,喻秦的強大。必無事矣,必然沒有什麼了。

59    雕鷙:猛禽,比喻秦國的兇暴。豈足道哉,還有什麼可說呢!意義與上面「必無事矣」相同。

60    願因得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:希望通過太傅您而能夠和田先生結交。因,通過,憑藉。

61    乃造焉:於是田光往太子丹門上請見。造,前往。

62    逢迎:迎上前去。卻行為導,徐徐後退,引導田光(以示恭敬)。卻,後退。跪而蔽席,跪著拂拭田光要坐的地方。蔽,通‘撇’,拂,擦。

63    避席:離開自己的坐席,表示不敢安坐。

64    不兩立:不能並存。

65    留意:留心;在念。此處有指示、援助的意義。

66    騏驥,良馬。駑馬,劣馬。先之,跑到騏驥的前面去。

67    精:精力。消亡,消耗亡失。

68    所善荊卿可使也:我所熟識的荊軻可以當得起這個使命的。

69    趨,小步跑。

70    戒:叮囑。此處有禁約的意思。

71    丹所報:我告訴你的心事。先生所言,你推薦荊軻的話。

72    俛:同「俯」。

73    僂行:弓身而走,形容衰老。

74    吾形已不逮:我的身體已夠不上了。形,形體。逮,趕上。

75    竊不自外:意思為不客氣。

76    言足下于太子:把你舉薦給太子了。

77    過,探望,拜訪。

78    長者為行:老成人所作的行為。不使人疑之,不應該讓別人懷疑的。

79    節俠:好漢。節是品節,俠是義俠。

80    致光之言:傳達田光臨死時的話。

81    膝行流涕,跪著前進,淌下眼淚來。

82    誡,通「戒」。

83    不肖:謙辭,不賢的意思。

84    使得至前,敢有所道:讓我在你跟前能夠有所表達。

85    孤,少而無父曰孤。但當時燕丹父喜尚在,此處稱孤為極道燕之無所依靠,如同孤兒。

86    欲不可足:欲望是不會滿足的。

87    非盡天下之地,臣海內之王者,其意不厭:不盡吞天下的土地,征服海內的諸王(六國之王),他的意願是不會滿足的。厭通‘饜’,滿足。

88    秦王政十七年,(西元前二三O年)遣內史騰攻滅韓,虜韓王安,盡收韓地,改建為穎川郡。納,收取。王安,韓第十一君,在位九年(西元前二三八——二三O年)。

89    臨趙:逼近趙國。臨,逼近。

90    距漳、鄴:到達趙國的南境。距,抵達。漳、鄴,今河北省臨漳縣和河南省安陽縣之間的一帶地方。

91    李信,秦將。太原,今山西省太原縣。雲中,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。戰國時為趙之西境要地。出太原、雲中,是說秦兵從那兩地東出侵趙。

92    不能支秦,必入臣:抵當不了秦國,必然向秦國投降。支,支撐。

93    數困於兵:屢次被兵事所困苦。

94    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:現在計算起來,把整個的燕國的力量也不敢再聯合起來抗秦了。

95    私計,個人的打算。

96    窺以重利:用豐厚的利益引誘他。

97    秦王貪心重,必然上鉤,而我可以取得我所心願的效果了。

98    曹沫:魯將,曾與齊戰。三戰三敗。後齊恒公伐魯,魯莊公請和,會盟于柯,沫以匕首劫恒公,迫其盡歸侵地。

99    則:那麼,就。

100  則:如果。

101  擅兵,掌握兵權。內有亂,指始皇被刺後的動亂。

102  以其間諸侯得合縱:趁這疑亂的機會,各國便都敢聯合起來對付秦國了。

103  上願:最高的願望。

104  委命:委託。此有以性命相托的意義。

105  唯,通‘惟’,願,表希望的意思。

106  駑下:謙辭,意思是才質下劣,象駑馬那樣的不中用。

107  不足任使:不配擔當這委命的任務。

108  固請毋讓:堅決請他不要推辭。

109  舍上舍:舍其於上舍,讓他住上等的館舍。

110   日造門下:每天到荊軻住的地方問候。

111   供太牢具:古代祭祀,牛、羊、豬具備的叫太牢,無牛叫少牢。此處指豐盛的筵席。

112   異物間進:時常把珍異的東西送給荊軻。間進,隔不多時必有進獻。

113   恣荊軻所欲:暢足荊軻的歡心。恣,縱放;酣暢。

114   未有行意:沒有起身赴秦的意向。

115   秦王政十九年(西元前228年),王翦破趙,虜趙王遷。遷即幽繆王,趙之第十君,在位八年(西元前235——前228年)。

116   旦暮渡易水:早晚間就要渡過易水來了。

117   長侍足下:經常侍奉你。

118   微太子言,臣願謁之:沒有太子的言語,我也要請求行動了。微,無。謁,請。

119   行而毋信:前去秦國卻沒有取信的物證。行,前往。毋通無。信,信物。

120  督亢:燕國南界的肥沃之地,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。當時想佯獻給秦王,故先繪送地圖。

121  說見臣:樂於接見我。說,同‘悅’。

122  乃得有以報:於是可以有所報效你了。

123  私見:背著太子丹前往會見。

124  遇將軍可謂深矣:對待你可算得酷毒了。遇,待遇。深,刻酷。

125  戮沒:殺戮和沒收。主要的人物都被殺戮,次要的人物被沒收為官奴。

126  每念之:每次想到這戮沒之慘。

127  痛於骨髓:痛入骨髓。

128  顧計不知所出耳:但是想不出什麼法子罷了!

129  乃前:於是走上前。

130  揕其匈:直刺他的胸膛。匈,同‘胸’。

131  愧,羞。此處為恥辱的意思。

132  豈有意乎:問他同意不同意,即有這樣的想法麼?

133  偏袒搤捥……而進曰:把衣袖脫下一邊來,露出右腕,用左手捏著它,然後發言。極奮怒的樣子。袒,露出。搤同扼。捥同腕。進曰就是發言。

134  切齒,齒牙相磨。腐心,恨得好象那顆心也熬煎得腐爛了。

135  乃今得聞教:如今方才得到你的開導。

136  自剄,自殺。

137  馳往:踦馬快速趕到那裏。馳,趕著馬快跑。

138  盛首函封之:把首級裝在匣子裏封藏起來。盛,裝。函,匣子。

139 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:那時太子已預先在各處訪求到鋒利的短劍。於是,當時。豫,通‘預’。

140  徐夫人,收藏鋒利匕首的人。

141  以藥焠之:用毒藥煉染在匕首的鋒刃上。焠,通‘淬’,把刀劍燒紅浸向水內叫淬。

142  血濡縷,人無不立死者:只要絲那麼一縷的血滲出來,人便沒有不立刻死去的。濡,滲潤。縷,絲線。

143  裝,整治行裝。

144  忤視:反目相看。忤,逆。

145  為副:充當荊軻的助手。

146  有所待,欲與俱:另有所約的人正等待他來,想要同他一塊兒去。俱,一起,都。

147  為治行:為之治行,替他整備行裝。

148  頃之,未發:耽擱了一會兒沒有動身。

149  遲之:嫌他拖延。

150  日已盡矣,荊軻豈有意乎:太陽已經落山了,你還有動身的意思麼?

151  何太子之遣?往而不反者豎子也:怎麼你這樣支派呢!只想一去卻不能好好地回來覆命(意即不能完成任務)的,是無知之輩!

152  不測:吉凶莫測,意思偏重在兇險的一面。

153  請辭決矣:願馬上分手離開罷!

154  白衣冠:凶喪的服飾。知其難還,所以象送喪那樣的送他,同時也存在著激勵的意義。

155  古代遠行,必祭路神,走時飲酒,叫做「祖」。所以餞行又叫祖道。取道,上路。

156  古代樂器演奏,按音律的高下,分宮、商、角、變徵、徵、羽、變宮七聲。變徵之聲,適於悲歌,所以下文有「士皆垂淚涕泣」。羽聲,較變徵更高,所以其音感更見慷慨、憤激。

157  前而為歌:邊走向前去邊歌唱著。

158  蕭蕭,風拂動的聲音。

159  瞋目,瞪眼。

160  發盡上指冠,意同「怒髮衝冠」。人由於憤怒而使頭髮向上豎起,頂起了帽子。

161  終已不顧:始終頭也不回。顧,回頭看。

162  厚遺,厚贈,就是送很重的賄賂。中庶子,官名。

163  為先:替燕使荊軻預先介紹。

164  誠振怖大王之威:實在懼怕大王的威嚴。誠,實在。振,動盪。怖,畏懼。

165  軍吏,指秦王派去的將士。

166  內臣,內屬之臣。

167  比諸侯之列:排在朝拜秦國的諸侯隊伍裏。

168  給貢職如郡縣:納貢、應差象直屬的郡縣一樣。

169  自陳,自己陳說。

170  使使以聞大王:特地派了使臣來報知大王。

171  惟大王命之:請大王示下。

172  九賓:即九儀,當時外交上最隆重的儀節。賓指儐相。九賓,由擯者九人以次傳呼接引上殿。

173  見燕使者咸陽宮:在咸陽宮接見了燕國的使臣。

174  奉,同「捧」。

175  柙,匣。

176  以次進:荊軻為正使,在前,秦舞陽為副使,在後,挨著次序前進。

177  陛,殿前的臺階。

178  顧笑:荊軻鎮定,故意回頭訕笑舞陽。有安慰舞陽意。

179  前謝:走上前去向見怪的群臣謝罪。

180  北蕃蠻夷:自貶的謙辭。鄙人,鄙野的人,即沒有見過世面的粗夫。

181  振慴:恐懼,害怕。

182  少假借之:稍為寬恕他一下。假借有遷就的意義。

183  使得畢使於前: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。

184  取圖奏之:把地圖獻給秦王。奏,奉獻。

185  發圖:打開地圖來看。

186  圖窮而匕首見:翻看地圖到最後時,所藏的匕首露出來了。見,同「現」。

187  揕,用刀劍刺。

188  自引而起,袖絕:自己抽身起立,把袖子掙斷了。

189  劍長,操其室:因劍太長,僅抓住了劍鞘。室,指劍鞘。

190  劍堅,故不可立拔:劍緊插在鞘內,牢固得不能立刻拔出來。堅,緊。

191  逐,追趕。 

192  卒起不意,盡失其度:事件發生很倉促,出其不意,大臣們都失去了常態。

193  尺寸之兵:尺寸極言微細,意即絲毫武器都不允許帶。

194  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,非有詔召不得上:許多帶兵器的侍衛人員都排列在殿陛的下面,沒有旨意宣召是不能上殿的。郎中,屬郎中令,是守衛宮禁的近侍人員。

195  無以擊軻:沒有什麼武器來抵擊荊軻。

196  以手共搏之:殿上的群臣用空手來毆打荊軻。

197  侍醫,隨侍的醫官。提,投擊。

198  王負劍:提醒秦王的話,即「大王,你把劍背在背上啊!」因為佩劍太長不能拔出,讓他推到背上則前面短就容易拔出來了。

199  股,大腿。

200  廢,殘廢。

201  引,舉,拿。擿,同‘擲’。

202  創,傷口。

203  箕踞以罵:蹲坐在地上罵。微屈其膝而坐,形狀如箕,所以叫箕踞。古人以為這樣是倨傲不敬的表現。

204  以欲生劫之,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:因想活捉秦王,得到秦王反還侵地的諾言來回報燕丹。約契,指讓秦王退還諸侯土地的承諾。

205  前殺軻:上前去把荊軻殺了。

206  不怡者良久:不舒服了好長時間。

207  論功:考核擒殺刺客之功。

208  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:按當賞當罰的情況,分別輕重來處分它。坐,治罪。差,等級,差別。

209  薊城,燕都。十月,秦王政21年(西元前226年)的十月。

210  遼東,指今遼寧省南境一帶地。在遼水之東,故以為名。秦滅燕後置遼東郡。

211   代王嘉,即趙公子,秦破邯鄲,虜趙王遷,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。其後亦為秦所虜。

212  必解,一定可以和解。

213  社稷幸得血食:國家可以僥倖地延續下去。社稷原指土穀之神,古代以為國家的象徵。宰牲祭享,故叫血食。

214  衍水,遼東水名。

215  秦王政二十五年(西元前222年)滅燕,上距破薊城之時過了五年,所以說後五年。

216  逐太子丹、荊軻之客:追捕丹、軻的羽黨。逐,追究緝捕。

217  亡,逃散、亡匿。

218  為人庸保:替人家做幫傭。

219  匿作:隱姓埋名為人幫傭。宋子,趙國縣邑。

220  作苦:操作得辛苦的時候。

221  傍偟不能去:在那裏轉來轉去捨不得走開。傍偟,徘徊。

222  每出言曰:往往脫口而出的說。

223  彼有善不善:擊築的聲音有的合調,有的不合調。

224  從者以告其主:同道的傭工把這「有善有不善」的話告知他的主人。

225  彼庸乃知音,竊言是非:那個傭工倒是知音的人,背地裏評論築音有的對有的不對。是非:善與不善。

226  家丈人:那家的主人。丈人是對老人的尊稱。

227  念久隱畏約無窮時:心裏想,這樣長久地隱藏畏縮是沒有了結的時候的。約,卑屈。窮,盡,結束。

228  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:把久藏在行裝匣中的築和他平常穿的漂亮衣服拿出來。

229  更容貌而前:改裝整容而走向前來。

230  下與抗禮:走下座來,用平等的禮節去接待他。無分尊卑叫抗禮。

231  宋子傳客之:宋子一地的大戶輪流招待他,把他作為上客。

232  惜,愛。

233  重赦之:特別饒恕高漸離,沒有殺死他。

234  矐,失明。矐其目就是弄瞎他的眼睛。

235  以鉛置築中:用鉛鎔灌在築中。用意在使它堅實可以擊人。

236  樸,通‘撲’,撞擊。

237  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:可惜他不能精通刺劍的技術啊。講,講究,精研。

238  甚矣吾不知人也:我太不瞭解人了。甚,過分。

239  曩者吾叱之,彼乃以我為非人也:從前我因為賭博爭勝而呵叱他,他當然不以我為他的同道而逃去不再會面了。以上三句,深悔當時錯認了荊軻,沒有把擊刺之術教給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9

內容分析要點

【內容分析要點】

1     荊軻身世

(a)    居於衛國﹕荊軻先祖本為齊人,其後居於衛國,被稱為「慶卿」,後來遷居燕國,被稱為「荊卿」。

(b)    遊歷各國﹕荊軻曾遊榆次,與蓋聶論劍,其後遊歷邯鄲,與魯句踐博奕。

(c)    入燕後生活﹕荊軻常與狗屠及高漸離交往,兩人時常一同飲酒。其後更結識了田光先生,為日後推薦荊軻予太子丹作伏線。

2     荊軻受太子丹重用

(a)    太子丹與鞠武的對話﹕鞠武認為燕國難以與秦國抗衡,並指太子丹為個人恩怨,不理大局。其後他又批評太子丹收留樊於期,建議太子丹送樊於期到匈奴,並提出聯合五國及匈奴抗秦。鞠武最後推薦田光予太子丹,希望解燕國之困。

(b)    田光引薦荊軻﹕田光自感已過盛年,向太子丹引薦荊軻,其後田光為表信諾和激勵荊軻,決意自刎而死。

(c)    荊軻決意赴秦﹕荊軻思索良久,先行推辭太子丹予的任務。其後,他受太子丹計策打動,決意赴秦。

3     荊軻赴秦前的安排

(a)    赴秦的準備﹕第一,他待秦國滅趙而秦軍進迫燕國南部後才出使;第二,暗中說服樊於期;第三,向秦王進獻燕國督亢地圖;第四,取天下之利器徐夫人匕首;第五,以秦舞陽為助手;第六,等待可信友人一同出發,並為友人準備行裝。

(b)    易水送別﹕送行者身穿喪葬的白色衣冠,高漸離為荊軻和唱,荊軻則唱「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」。最後送行者形色突變,變得滿腔悲憤。

4     行刺秦王

(a)    秦舞陽「色變振恐」﹕秦舞陽臨陣「色變振恐」,幾露破綻,幸好荊軻「顧笑舞陽」,向秦王解釋,才化危機。

(b)    圖窮匕現﹕荊軻取匕首刺秦王,並抓緊機會追刺秦王,群臣徒手與荊軻搏鬥,夏無且擲藥囊阻止荊軻進擊。

(c)    行刺失敗﹕荊軻行刺失敗,但仍「引其匕首以擿秦王」,最後他「倚柱而笑,其踞以罵」。

5     交代後事

(a)    秦王滅燕﹕秦國再攻燕,五年後滅燕,俘虜燕王喜。

(b)    高漸離擊秦始王﹕高漸離取得信任後,以鉛放於筑中,欲以筑擊秦始皇,惜失敗而被誅。

(c)    魯句踐之話﹕文末以魯句踐之話揭示了荊軻失敗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0

寫作手法要點

【寫作手法要點】

1     結構嚴謹

(a)  層次分明﹕本文有開首、發展、高潮、結尾。主要矛盾在燕秦兩國,以荊軻和秦王相遇展現矛盾。

(b)  前後呼應﹕本文多處與「擊劍」呼應,高漸離的出現亦是前後呼應的手法。

(c)  善用伏筆﹕荊軻「好讀書擊劍」為刺秦王作伏筆,但當中並沒有指他劍術精到,暗示了失敗的結局。

2     敘事出色

(a)  剪裁恰當﹕本文以詳寫、略寫的手法突顯荊軻的英雄形象。

(b)  具戲劇性﹕文中以順敘手法記敘荊軻生平,主力描寫刺殺秦王的經過,不會平鋪直敘,有故事性和戲劇性,情節波瀾起伏。

3     善寫人物

(a)  人物形象突出﹕

l         文中著重表現荊軻英雄意氣,特別展現了他的深沉機智,突顯其不屈不撓的英雄意氣。另外,又展現了荊軻不屑計較的性格、具有慷慨偃蹇之意氣、三思而行、具有深沉氣度。

l         另一重要人物太子丹,雖具有治國之心,卻是識見短淺,只顧私仇,不會為大局著想。此外,他雖有用人之心,卻無用人之術。

(b)  細節描寫﹕

l         在神情描寫方面,透過神情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,著重描寫人物對事件的反應,仔細交代人物的神情動作,突顯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精神境界。

l         在行動反應方面,以人物的行動反應展現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點。

l         文中又善寫人物語言,突現人物性格。語言的運用,有助展現人物的思想內涵,揭示人物真實性情,使人物形象更為鮮明突出。

l         文中多用對比襯托手法,使人物形象鮮明,尤突顯荊軻的英雄意氣。如秦舞陽「色變振恐」對比荊軻做事從容鎮定。在襯托方面,田光與荊軻是深沉勇敢之人,以田光襯托荊軻的賢能。

4     營造氣氛

(a)  易水送別﹕這是文中重要的氣氛營造部分,作者將易水送別寫得黯然神傷,渲染了生離死別的悲壯場面。

(b)  圖窮匕現﹕這渲染了刺殺的緊張氣氛,全段氣氛起宕有致,張弛有度。

5     語言句式獨特

(a)  語言精煉﹕本文完整地展現了荊軻刺秦王的過程,如以簡單的動作交代刺殺情況,簡潔有力。

(b)  句式多變﹕文中駢散並用,增加文章氣勢,在散句中夾雜了排比和對偶句,令文氣跌宕有致。另外,文中長短句交互運用,形成了從容有致的文氣。又以短小精悍的句式形成緊張急促的氣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1

語譯

 

112

理解內容(問題)

【理解內容問題】

1      試完成下表對刺殺的描述。

主謀

行刺者

武器

行刺方法

目標

太子丹

 

匕首

 

 

 

高漸離

 

 

 

2      以下哪項對荊軻的描寫是錯誤的?

A     深沉機智

B     英雄氣慨

C     三思而行

D     慷慨解囊

3      以下哪項對太子丹的描寫是錯誤的?

A     識見短淺

B     無用人之術

C     貪財好色

D     只顧私仇

4      試據下列引文,完成以下對易水送別的描述。

引文﹕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至易水之上,既祖,取道,高漸離擊筑,荊軻和而歌,為變徵之聲,士皆垂淚涕泣。又前而歌曰﹕「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!」復為羽聲忼慨,士皆瞋目,髮盡上指冠。於是荊軻就車而去,終已不顧。

參與送別的人物

 

受人送別的人物

 

士的反應

神態﹕   

感情﹕

ò(轉變)

ò(轉變)

ò(轉變)

士的反應

神態﹕

感情﹕

5      易水送別的場面營造了甚麼氣氛?

6      「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」描寫了荊軻甚麼態度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3

理解內容(答案)

【理解內容答案】

1     

主謀

行刺者

武器

行刺方法

目標

太子丹

荊軻

匕首

藏匕首於燕督亢地圖,圖窮匕現,荊軻取匕首刺秦王

秦王

高漸離

以鉛放於筑中,秦王靠近高漸離時,他舉筑擊秦王

2      D     慷慨解囊        ü

3      C     貪財好色        ü

4     

參與送別的人物

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、高漸離

受人送別的人物

荊軻

士的反應

神態﹕士皆垂淚涕泣     

感情﹕悲傷

ò(轉變)

ò(轉變)

ò(轉變)

士的反應

神態﹕士皆瞋目,髮盡上指冠

感情﹕憤激

5      文中以「白衣冠」、「變徵之聲」以及荊軻一去不返的形象,營造了沉鬱慷慨的氣氛。

6      以壯以一去不返,表現了荊軻視死如歸的出使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4

理解技巧(問題)

【理解技巧問題】

1      試完成以下對荊軻的描述。

荊軻祖籍家世

略寫

荊軻遊歷各國

 

荊軻出使原因

 

荊軻刺殺秦王

 

2      試指出引文運用了哪種描寫手法。

樊於期「仰天太息流涕」

神情描寫

太子丹「卻行為導,跪而蔽席」

 

荊軻﹕「此國之大事也,臣駑下,恐不足任使」

 

3      描寫秦舞陽「色變振恐」,對描寫荊軻有何幫助?

4      「拔劍,劍長,操其室。時惶急,劍堅,故不可立拔」引文句式有何特色?

5      承上題,這種句式營造了甚麼氣氛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5

理解技巧(答案)

【理解技巧答案】

1     

荊軻祖籍家世

略寫

荊軻遊歷各國

略寫

荊軻出使原因

詳寫

荊軻刺殺秦王

詳寫

2     

樊於期「仰天太息流涕」

神情描寫

太子丹「卻行為導,跪而蔽席」

行動描寫

荊軻﹕「此國之大事也,臣駑下,恐不足任使」

語言描寫

3      以秦舞陽與荊軻作對比,秦舞陽的驚恐突顯荊軻的機智沉著。

4      語句短小急促。

5      「拔劍,劍長,操其室」等表達了動作之急,營造了情態嚴峻的氣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