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

篇章編號

【篇章編號】

1026

         

102

篇章名稱

【篇章名稱】

楚辭.九章.涉江 (1026)

         

103

來源

新高中指定篇章

         

104

文類

【文類】

古詩(含詩經楚辭)

         

105

作者

【作者】

屈原 (9107)

         

106

題解

【題解】       

《涉江》是《楚辭.九章》的其中一篇,《九章》共九篇,主要敘述屈原身世和遭遇。《涉江》為頃襄王時,屈原被放逐江南所作。涉江即渡江,就是渡過大江南行的意思。作品抒寫了屈原渡江南行的過程,表達了作者「好奇服」至老不衰的志向,坦露自己堅守正道而身遭放逐,不被人理解的孤寂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07

文本

《楚辭.九章.涉江》    屈原

余幼好此奇服1兮,年既老而不衰2。帶長鋏3之陸離4兮,冠切雲之崔嵬5。被明月兮珮寶璐6。世溷濁而莫余知7兮,吾方高馳而不顧8。駕青虬兮驂白螭9,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10。登崑崙11兮食玉英12,與天地兮同壽,與日月兮同光13。哀南夷之莫吾知14兮,旦余濟乎江湘15

乘鄂渚而反顧16兮,欸秋冬之緒風17。步余馬兮山皐,邸余車兮方林18。乘舲船余上沅兮19,齊吳榜以擊汰20。船容與而不進兮,淹回水而疑滯21。朝發枉陼兮,夕宿辰陽22。苟余心其端直兮,雖僻遠之何傷23

入漵浦余儃佪24兮,迷不知吾所如25。深林杳以冥冥兮26,猨狖27之所居。山峻高以蔽日兮,下幽晦28以多雨。霰雪紛其無垠29兮,雲霏霏而承宇30。哀吾生之無樂兮,幽獨處乎山中。吾不能變心而從俗31兮,固將愁苦而終窮32

接輿髡首33兮,桑扈臝行34。忠不必35用兮,賢不必以36。伍子逢殃兮37,比干菹醢38。與前世而皆然兮39,吾又何怨乎今之人!余將董道而不豫40兮,固將重昏41而終身!

42曰:鸞鳥鳳皇43,日以遠兮。燕雀烏鵲,巢堂壇兮44。露申辛夷45,死林薄兮46。腥臊並御,芳不得薄兮47。陰陽易位48,時不當49兮。懷信侘傺50,忽51乎吾將行兮!

         

108

注釋

【注釋】        

1    余幼好此奇服:奇,異。奇服,奇偉之服。意思是我自幼就喜愛這奇偉之服。作者以此喻其志行之美,與眾不同。

2      衰:懈。

3      長鋏:鋏,本指劍柄,此處指劍。長鋏,即長劍。

4      陸離:劍長的樣子。

5      冠切雲之崔嵬:冠,作動詞用,即戴帽子。切雲,極言冠之高,是「切雲帽」的省稱。崔嵬,很高的樣子。意思是腰佩光彩的長劍,頭戴高聳的帽子。作者以此比喻其志高遠。

6      被明月兮珮寶璐:被,通「披」。珮,通「佩」。明月,珠名,夜光之珠,似月光,故曰明月。寶璐,美玉。背披明月之珠,腰佩美玉,比喻德實兼備,其志高潔。

7      世溷濁而莫余知:溷濁,通「混濁」,污濁。莫余知,即「莫知余」的倒裝句,意思是沒有人了解我。

8      吾方高馳而不顧:方,將。顧,回首眷顧。意思是我將高馳遠走,絕不回顧。

9      駕青虬兮驂白螭︰虬,傳說中有角的龍。驂,四馬駕車,兩旁的馬為驂,這裏作動詞。螭,傳說中無角的龍。意思是以有角的青龍駕車,又以無角的白龍作兩側的驂馬。

10    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:重華,舜名。瑤,美玉。圃,園。瑤之圃,神話中崑崙山上盛產美玉的花園。意思是我與舜帝同遊玉園。

11    登崑崙:崑崙,高山名,此言所至之地的位置極高。

12    食玉英:玉英,玉樹的花朵。作者以此喻自己高潔的品德。

13    與天地兮同壽,與日月兮同光:壽命與天地相當,德行與日月同光。

14    哀南夷之莫吾知:南夷,楚國南部,武陵西南蠻夷放逐之地,古三苗之地。意思是我居住在這荒遠之地,我感到悲哀,因為無人知道我的理想。

15    旦余濟乎江湘:旦,天明。濟,渡。江,長江。湘,湘水。意思是我將渡江湘之水。

16    乘鄂渚而反顧:乘,登。鄂渚,地名,今湖北武昌西面。反顧,回頭看。意思是登鄂渚而反顧來路,表現出對故國的眷戀。

17    欸秋冬之緒風︰欸,通「唉」,歎聲。緒,餘。緒風,餘風。初春時節,風裏還帶著秋冬的餘寒,故言秋冬之緒風。秋冬之風也比作讒佞。

18    步余馬兮山皐,邸余車兮方林:步,緩行。皐,水邊高地。邸,通「抵」,止。方林,地名。意思是使馬緩行於山皐,車停於方林。比喻自己有德才,但被棄於山野,不被任用,無所施展。

19    乘舲船余上沅兮:舲,有蓬窗的船。上,逆流而上。沅,沅水,沿江山高林密,猿猴出沒,人煙稀少,當時居住著百濮等少數民族。

20    齊吳榜以擊汰:齊,並舉。吳榜,吳國的船櫂。汰,水波。意思是水手齊力並舉船櫂,拍打著水波,划船前進。

21    船容與而不進兮,淹回水而疑滯:容與,不前進的樣子。淹,停留。回水,迴旋的水流。疑,通「凝」。疑滯,停留不前。意思是船不前進,彷彿淹留在迴旋的水流之中。

22    朝發枉陼兮,夕宿辰陽:枉陼,地名,今湖南常德武陵。辰陽,地名,今湖南辰溪西面。以上兩地都在沅水北岸。

23    苟余心其端直兮,雖僻遠之何傷:苟,如果,只要。端直,正直。避遠,偏僻遙遠。何傷,指對自己已無損害。意思是若我心正直,雖在遠僻之地,又有何損傷。

24    入漵浦余儃佪:漵浦,地名,今湖南漵浦。儃佪,徘徊不前。意思是進入漵浦我徘徊不前。

25    迷不知吾所如:迷,惑,指心神恍惚。如,之,往。意思是我思念楚國,而心神恍惚,不知要往何處去。

26    深林杳以冥冥兮:杳,幽深。冥冥,昏暗不明。意思是山林草木茂盛。

27    猨狖︰猨,通「猿」。狖,黑色的長尾猿。

28    幽晦:幽深黑暗。

29    霰雪紛其無垠:霰,在空中凝結下降的微小冰粒,多為下雪前現象。

30    雲霏霏而承宇:霏霏,雲霧流動的樣子。宇,屋簷。承宇,同屋簷相接。比喻朝廷昏暗,群下殘害忠良,佞人滿朝,處境惡劣。

31    從俗:隨從混濁的世俗。

32    終窮:終生窮苦。

33    接輿髡首:接輿,春秋時期楚國隱士,與孔子同時。《論語‧微子》疏︰「接輿,楚人,姓陸名通,字接輿。楚昭王時政令無常,乃被髮佯狂不仕,時人謂之楚狂。」髡,剃。首,頭。髡首,剃髮,原本是古代犯罪之人所受的刑罰,相傳接輿先是披髮佯狂,後來索性剃掉頭髮,表示對世俗的反抗,不與統治階級合作。

34    桑扈臝行:桑扈,也作桑戶,古代隱士。臝,通「裸」。《孔子家語》說:「伯子不衣冠而處」,這也是對世俗的一種反抗。

35    不必:不一定。

36    以:用。

37    伍子逢殃:伍子,即伍員,字子胥,春秋時吳國的賢臣,諫吳王伐越,夫差不聽,遂賜其劍而令其自殺,後越竟滅吳。逢殃,指伍子胥諫夫差而被殺。

38    比干菹醢︰比干,商代紂王時的大臣,因勸紂王改惡從善而被剖心而死。菹醢,古代把人刴成肉醬的酷刑,這裏指比干被處以極刑之事。

39    與前世而皆然兮:與,通「舉」,全部的意思。然,如此。

40   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:董,正。豫,猶豫。董道,守正道。意思是我雖然見到先賢忠而被害,仍然嚴守正道而不猶豫。

41    重昏:陷於層層的黑暗中。

42    亂:樂章的尾聲,此用作詩的結尾。

43    鸞鳥鳳皇:皇,通「凰」。鸞鳥,傳說中類似鳳凰的瑞鳥。鳳皇,傳說中的祥瑞之鳥,雄稱鳳,雌稱凰。王逸《楚辭章句》:「鸞,鳳,俊鳥也。有聖君則來,無德則去,以興賢臣難進易退也。」此處以鸞鳥鳳皇比喻賢俊之士。

44    燕雀烏鵲,巢堂壇兮:即燕子、麻雀、烏鴉、喜鵲,這些都是平凡的鳥,用來比喻讒佞。巢,亦作「窠」。堂,殿堂。壇,人稱中庭為壇。這兩句以燕雀烏鵲在宮室築巢,比喻僭佞之人高據朝堂。

45    露申辛夷:露申,瑞香花,一作申椒。辛夷,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。兩者皆芳草,用來比喻賢者。

46    死林薄兮:薄,草木交錯。芳草死於林薄之中,比喻賢臣被棄於野。

47    腥臊並御,芳不得薄兮:腥臊,惡臭。御,用。薄,迫,近。意思是惡臭並用,芳香不得接近。作者以此比喻群小當道,忠信之士被逐,不得近於君。

48    陰陽易位︰陰,暗,喻小人。陽,明,喻忠賢之士。易位,變換位置。這裏以黑暗與光明顛倒,比喻小人在朝,君子在野。

49    時不當:當,合宜。指自己生不逢時。

50    懷信侘傺:懷信,心懷忠信。侘傺,失意的樣子。

51    忽:飄忽,茫茫然的樣子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09

寫作手法要點

【寫作手法要點】

1     濃厚的地方色彩

屈原在作品中加入了大量楚國的元素,包括楚地的方言、方音,使作品富有強烈的地方色彩。

2     結構嚴謹

    《涉江》是首尾一貫的嚴密篇章,始終圍繞「涉江」這一中心事件展開描述。全詩共分五部分,大體上按順序的方式描寫了作者渡江而南,流放湘西的行程。

3     善用比興象徵的手法

    《涉江》發展了《詩經》的比興手法,以大膽的想像和聯想,即興抒情,融神話、比喻、象徵於一體,既能象徵自己的崇高理想,又能諷刺小人當道的現象。

4     富浪漫色彩

    詩中運用了大膽而誇張的想像,結合神話傳說的運用,表現了作者高昂奮發的氣概,並抒發自己的濃厚感情,使全文富有浪漫主義色彩。

5     形式靈活

    本詩打破了《詩經》四言的句式,句法錯綜多變,長短不一。前半以六、七言為主,兼八、九言長句。末段則以四字句為主,雜以五、六言。

6     抒情手法多元化

    《涉江》一詩運用了多種抒情手法,包括直抒胸臆、融情入景和借事抒情。詩中不少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心中感受,也有把主觀的情融入所選擇的客觀的景物之中,襯托出被貶的悽苦冷漠,更有把真實的路線行程、路途中的情景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。

7     人物形象鮮明

    屈原善於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,《涉江》一開首已描寫了一個異乎常人的人物。他身佩長長的寶劍,頭戴高高的帽子,背後披明珠,胸前掛美玉。作者只用短短的幾句,已把特立獨行的人物性格、形象刻劃出來。

8     聲調富於變化

    詩中第一段以長短不一的文句來表達孤傲之氣,二、三段寫南渡之事時,語氣轉為哀傷。到第四段,作者以賢者的不遇安慰自己。最後的尾聲,音節變得十分急促。

9     善於用典

    詩中的第四段,連用四個歷史人物,以慰解自己不幸的遭遇。另一方面則影射出楚國黑暗的政治現況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10

內容分析要點

【內容分析要點】

這首詩寫於頃襄王時屈原被流放後,由鄂渚到漵浦這一路的行程和心情,表達了他堅貞高潔的人格、被小人讒害的悲憤、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,以及在困境裡仍堅持理想、眷戀祖國的高尚情操。

1    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

作者開首已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超群脫俗的形象,正是他對自己的自信和自豪。他到年邁之時,仍堅持不與世俗妥協的志向。然而,作者這種高潔的品格與混濁的現實是有矛盾的。由於不容於世,他只好引古之聖賢為友,與古人同遊善美之地。

2     南行的經過與心情

詩中寫了作者渡江後登上鄂渚,回頭反顧,眷戀故國。秋冬北風淒陰,作者被迫離開故都,前往南蠻之地,痛苦非常。他只得面對寒風歎息、哀傷。當中包含著不忍去國、痛心疾首的感情。

3     放逐地的惡劣環境與屈原的堅定信念

    詩中寫了漵浦這個放逐地的惡劣環境,那兒只能看到荒涼的景氣。雖然面對這種惡劣的環境,但是作者仍表示自己會堅決守節不移,甘願窮苦終生也不改初衷。

4     借古人以自況

    屈原將自己的故事聯繫到前代的史事,以歷史上的賢者的悲慘命運,對照自己的遭遇。四位古代賢人都不被重用,一方面安慰自己,另一方面對自古賢士的懷材不遇作出控訴。

5     揭露黑暗的社會現實

    從「亂曰」至結束,是全詩的結語,作者運用了許多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當時社會的混濁。這裡,作者揭露了楚君的昏庸,以致賢士的遠去、小人當道。因此,作者只好繼續過流浪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11

語譯

【語譯】

我從小喜愛這奇偉的服飾,年紀大了,志趣卻永不衰減。腰間佩著長劍,頭上戴著高高的帽子。披著夜明珠,佩著寶玉。舉世混濁,沒有人了解我,我要高飛遠走,一眼也不回顧。駕著有角的青龍,以無角的白龍作兩側的驂馬,我要和帝舜同遊美麗的瑤圃。登上崑崙山,服食美玉的花朵。我彷彿與天地一般高壽,與日月一樣光明。感歎楚國竟沒有人真正了解我,清晨我將渡過江、湘,往南方去。

        登上鄂渚回望故土,迎著秋冬的餘風而悲歎神傷。我解下駕車的馬,任其信步緩行於水濱山崗,把車子停放在方林。我乘坐舲船,逆著沅水往上走,船夫一起舉槳,拍擊著水波。船緩緩地移動,沒有前行,停滯在迴旋的水流中。清晨我從枉陼出發,黃昏時才止宿於辰陽。只要我的心志正直,就算被放逐到遠方又何妨?

        進入漵浦我徘徊遲疑,迷惑不知往何處去。山林幽深陰暗,原是猿猴的居所。山勢高峻,遮住了天日,山下陰晦而多雨。霰雪紛紛,無邊無際,雲霧霏霏,瀰漫了整個天空。哀歎我一生沒有甚麼歡樂,孤獨地身在這深山之中。但我決不會改變心意隨波逐流,固然終身愁苦困頓。

        接輿削髮裝瘋,桑扈裸體而行。忠臣不一定為世所用,賢人也不一定受重用。伍子胥忠君報國卻遭殺身之禍,比干力諫紂王卻被剁成肉醬。自古以來都是這樣,我又何必怨恨今人的昏庸!我將堅守正道而毫不猶豫,固然會陷於黑暗,困苦終身。

    尾聲︰鸞鳥、鳳皇日漸遠離,燕子、麻雀、烏鴉和喜鵲卻在殿堂築巢。露申和辛夷枯死在叢林裏。腥臊之物並用於前,芳香之物卻不得接近。陰陽顛倒,只怪自己生不逢時。我滿懷忠信,卻如此失意惆悵,只好飄然遠去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12

理解內容(問題)

【理解內容】

1      《涉江》一詩圍繞著哪一中心事件來展開描述?

2      以下哪一項並非《涉江》的主題?

A     揭露黑暗的社會現實

B     借古賢之不遇來安慰自己

C     表現崇高的理想

D     感激君主知遇之恩

3      屈原被放逐到漵浦後,面對惡劣的環境,其心理狀況如何?

4      《涉江》首段塑造出一個超群脫俗的形象,以下哪一項並非其形象?

A     攜帶長劍

B     穿長靴

C     腰佩美玉

D     戴高帽

         

113

理解內容(答案)

【理解內容答案】

1      全詩圍繞著「涉江」這一中心事件來展開描述。

2     D     感激君主知遇之恩        ü

3      雖然面對惡劣的環境,但是屈原仍堅持信念,堅決守節不移。

4     B     穿長靴    ü

         

114

理解技巧(問題)

【理解技巧】

1      《涉江》繼承了《詩經》的比興象徵手法,以大膽的想像和聯想,即興抒情。試根據詩的內容,完成下表。並簡述此手法的好處。

 

比興象徵的例子

賢臣君子

鸞鳥

(a)

(b)

(c)

讒佞小人

燕雀

(d)

(e)

2      《涉江》一詩運用了三種抒情手法,試指出之,並各舉一例。

3      《涉江》的第四段連用了四個歷史人物,以慰解自己不幸的遭遇,並影射出楚國黑暗的政治現況。以下哪一項不是詩中引用的歷史人物?

A   接輿

B   桑扈

C   姜太公

D   比干

4      詩人如何為此詩增添濃厚的地方色彩?

5      此詩的形式靈活自由,打破了《詩經》的四言句式,試引例略述之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115

理解技巧(答案)

【理解技巧答案】

1  

 

比興象徵的例子

賢臣君子

鸞鳥

(a) 鳳凰

(b) 露申

(c) 辛夷

讒佞小人

燕雀

(d) 烏鵲

(e) 腥臊之物

運用比興象徵的手法的好處: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,並使文章更具感染力。

2      直抒胸臆

例子:「哀吾生之無樂」一句,直接抒發作者不為世所用的愁苦心情。

融情入景

例子:「霰雪紛其無垠兮,雲霏霏而承宇」一句,把主觀的情融入所選擇的客觀的景物之中,襯托出被貶的悽苦冷漠。

借事抒情

例子:「船容與而不進兮,淹回水而凝滯」兩句,借船不能前進,寫個人不願遠離的感受。

3     C     姜太公    ü

4      詩人在詩中加入了大量楚國元素,包括楚國的方言,例如「容與」、「侘傺」;楚國的地名,例如「江湘」、「沅」;楚物,例如「露申」、「辛夷」。

5      本詩打破了《詩經》四言的句式,句法錯綜多變,長短不一。前半以六、七言為主,如「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」,兼八、九言長句,如「哀南夷之莫吾知兮」、「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」。末段則以四字句為主,如「陰陽易位,時不當兮」,雜以五、六言,如「芳不得薄兮」、「忽乎吾將行兮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