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

篇章編號

【篇章編號】

102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2

篇章名稱

【篇章名稱】

孟子.梁惠王下(節錄)(齊宣王問曰湯放桀) (1020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3

來源

高考題庫200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4

文類

【文類】

先秦、秦漢、魏晉散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5

作者

【作者】

孟子 (9106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6

題解

【題解】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《孟子.梁惠王(下)》為《孟子》中的名篇,此節錄亦是耳熟能詳的篇章。此篇記錄了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,引出孟子對於歷史上弒君一事的觀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7

文本

《孟子.梁惠王(下)》孟子

        齊宣王問曰:「湯放桀1,武王伐紂2,有諸?」孟子對曰:「於傳3有之。」曰:「臣弑其君可乎?」曰:「賊仁4者謂之『賊』,賊義者謂之『殘5』。殘賊之人,謂之一夫6。聞誅一夫紂矣,未聞弑君也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8

注釋

【注釋】

1      湯放桀:放,流放。桀,夏的末代君主。

2      紂:殷商的末代君主

3      傳︰史官的傳文。

4      賊仁︰賊,傷害。賊仁,兇暴淫虐,滅絕天理。

5      殘︰顛倒錯亂,傷風敗倫。

6      一夫︰眾叛親離,意即不再以之為君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9

內容分析要點

【內容分析要點】

說明「誅一夫」與「弒君」之別

        齊宣王對歷史「臣弒君」一事發生懷疑而提問孟子,孟子從而說明只要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違反了仁義,就叫「賊」,這已和國君的稱謂不相稱了,不夠資格做領導人。人們在此情況下無須再尊重國君,可以「誅一夫」,所以孟子說「未聞弑君也」。孟子由此帶出仁義對君主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0

寫作手法要點

【寫作手法要點】

1     一問一答,對話解答

        一問一答的對答體是孟子說理的常見方式。孟子往往從對話中,把政治意見或諷刺,巧妙地向君主提出,讓人深思。本篇透過齊宣王對於「臣弒君」的疑問,引出孟子的看法。

2     重新審視, 委婉說明

        齊宣王重提歷史中的「武王伐紂」弒君一案,孟子刻意說了典籍中實有此事。然孟子不以典籍的記載為詮釋之準,他對於這歷史有著重新的審視,對於失仁義的紂,只「聞誅一夫」,而「未聞弑君」。孟子巧妙地帶出深意,對於仁義的看法同時也是給齊宣王的參考。

3     層層說理,推論清晰

        孟子先說違反仁義者為「賊」和「殘」,然後再說「賊殘」的人不能以為君主,再推論出失仁義的紂王被誅殺,只是「聞誅一夫」。孟子一步一步的推理,把「聞誅一夫紂矣,未聞弑君」的結論帶出。

4     語言流暢,質樸精煉

        本篇語言曉暢,精煉準確。短短的篇幅中,已把失去仁義的君主即使被殺都只屬「誅一夫」,而非「弑君」的道理深入淺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1

語譯

【語譯】

        齊宣王問道:「成湯流放夏桀、武王討伐殷紂,有這回事嗎?」孟子答道:「在典籍上有這樣的記載。」宣王說:「臣屬謀害他的君主,可以嗎?」孟子說:「毀棄仁德的人叫做賊,毀棄義德的人叫做殘。丟失仁義的人就叫殘賊,德性殘缺不全之人叫做獨夫。只聽說過誅殺了獨夫殷紂,沒聽說過謀害君主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2

理解內容(問題)

【理解內容】

1      孟子認為紂屬哪一類人?

2      文中暗示以下哪一項為紂王的特質?(可選多於一項)

        A違反「仁」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B違反「義」

        C殘賊的人

        D弑君的人

3      試用自己的文字解釋文中「賊」及「殘」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 「賊」:

        「殘」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3

理解內容(答案)

【理解內容答案】

1      殘賊之人 / 一夫 / 眾叛親離者

2      A違反「仁」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ü

        B違反「義」         ü

        C殘賊的人             ü

3      『賊』:傷害「仁」的人 /  兇暴淫虐,滅絕天理的人

        『殘』:殘害「義」的人 /  顛倒錯亂,傷風敗倫的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4

理解技巧(問題)

【理解技巧】

1      齊宣王口中的說話全屬:

        A反問句

        B疑問句

        C直述句

        D以上沒有一項正確

2      孟子對於歷史典籍有作重新詮釋嗎?試略述之。

3      孟子提出「聞誅一夫紂矣,未聞弒君也。」的看法具說服力嗎?試簡言之。

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

115

理解技巧(答案)

【理解技巧答案】

1      B疑問句         ü

2     有。因為孟子知道「武王伐紂」的歷史事實,但他不以此為解釋,反而把武王伐紂」重新審視為「誅一夫紂」而已。

(言之成理亦可。)

3      具說服力。因為孟子一層層推理,先定義違反仁義者為「賊」和「殘」,然後再說「賊殘」的人不能為君主,再推論出失仁義的紂被誅殺,只為「聞誅一夫」。

(言之成理亦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