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

篇章編號

【篇章編號】

1006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2

篇章名稱

【篇章名稱】

左傳.鄭伯克段於鄢(1006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3

來源

新高中課本名篇導讀篇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4

文類

【文類】

先秦、秦漢、魏晉散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5

作者

【作者】

左丘明 (9102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6

題解

【題解】

《鄭伯克段於鄢》出至《左傳》,寫魯隱公元年,鄭莊公與他弟弟共叔段爭奪王權的鬥爭。《左傳》是秦漢敘事散文的代表作。

 

107

文本

《左傳.鄭伯克段於鄢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左丘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初,鄭武公娶于申1,曰武姜2。生莊公及共叔段3。莊公寤生4,驚姜氏,故名曰寤生,遂惡之。愛共叔段,欲立之5。亟6請於武公,公弗許。

        及莊公即位,為之請制7。公曰:「制,巖邑8也。虢叔死焉9,佗邑唯命10。」請京11,使居之,謂之京城大12叔。

        祭仲13曰:「都城過百雉14,國之害也。先王之制,大都不過國之一15,中、五之一,小、九之一。今京不度16,非制17也,君將不堪18。」公曰:「姜氏欲之,焉辟害19?」對曰:「姜氏厭20之有!不如早為之所21,無使滋蔓22,蔓,難圖23也,蔓草猶不可除,況君之寵弟乎?」公曰:「多行不義必自斃,子姑待之。」

       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24。公子呂25曰:「國不堪貳。君將若之何?欲與大叔,臣請事之26。若弗與,則請除之,無生民心27。」公曰:「無庸28,將自及29。」

       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。至於於廩延30。子封曰:「可矣!厚將得眾31。」公曰:「不義不暱32,厚將崩33。」

        大叔完聚34,繕甲兵35,具卒乘36,將襲鄭,夫人將啟之37。公聞其期38,曰:「可矣。」命子封帥車39二百乘以伐京,京叛大叔段40。段入于鄢41,公伐諸鄢42。五月辛丑43,大叔出奔共。

        曰:「鄭伯克段于鄢。」段不,故不言弟;如二君,故曰克;稱鄭伯,譏失教也;謂之鄭志。不言出奔,難之也。

遂寘姜氏於城潁44,而誓之曰:「不及黃泉45,無相見也。」既而悔之。潁考叔為潁谷封人46,聞之。有獻于公,公賜之食。食舍肉,公問之。對曰:「小人有母,皆嘗小人之食矣。未嘗君之羹,請以遺47之。」公曰:「爾有母遺,繄48我獨無。」 潁考叔曰:「敢問何謂也49?」公語之故,且告之悔。對曰:「君何患焉。若闕50地及泉,隧51而相見,其誰曰不然52?」公從之。

        公入而賦53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54。」姜出而賦:「大隧之外,其樂也泄泄55。」遂為母子如初。

        君子曰:「潁考叔純孝也,愛其母,施及莊公。《詩》曰:『孝子不匱永錫爾類。』56其是之謂乎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8

注釋

【注釋】

1      鄭武公娶于申:鄭武公,鄭國國君,名掘突,伯爵。申,國名,姜姓。娶于申,意思是娶申國國君的女兒作妻子。

2      武姜:鄭武公的妻子姓姜,所以稱武姜。

3      共叔段:共,國名(今屬河南輝縣)。叔段失敗後奔往共國,所以名之為共叔段。

4      寤生:逆生,也即難產。

5      欲立之:打算立他為太子。

6      亟:屢次。

7      為之請制:制,鄭地名(河南汜水縣西)。意思是武姜替共叔段請求制邑。

8      巖邑:險要的城邑。

9      虢叔:東虢的國君。

10    佗邑唯命:佗,通「他」。唯命,聽命、惟命是從。

11    京:鄭邑名(今河南滎陽東南)。

12    大:通「太」。

13    祭仲:鄭大夫。

14    雉:古代量詞,古城每長三丈、高一丈為一雉。

15   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:大都邑不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。

16    不度:不合法度。

17    非制:不是先王的制度。

18    不堪:不堪其憂,意思是經不起他將來依勢生非。

19    焉辟害:焉,怎麼。辟,通「避」。意思是怎麼能避開禍害。

20    厭,通「饜」,滿足。

21    早為之所:所,處所,如官位、封地等。意思是早給他安排處所,使他得到適當的安排,避免產生二心。

22    無使滋蔓:滋,滋長。蔓,蔓延。滋蔓,喻共叔段的勢力發展擴大。意思是不要使他的勢力滋長蔓延。

23    圖:對付。

24    既而大叔西鄙北貳於己:鄙,瀕臨邊境的城邑。貳於己,兩屬的意思,即一方面屬於莊公,一方面屬於自己。

25    公子呂:鄭大夫,字子封。

26    事之:尊奉共叔段,給他做事。

27    無生民心:不要使人民產生二心。

28    無庸:庸,用。意思是不用過慮。

29    將自及,將要自己趕上(禍災)。及,趕上。

30    廩延:鄭邑名(今河南延津縣北)。

31    厚將得眾:厚,土地廣大。眾,眾多的人民。土地擴大將得到眾多的人民。

32    不義不暱:暱,通「昵」,親也。意思是對於國君不義,對於兄長不親。

33    厚將崩:厚而無基必自崩,比喻眾所不附必將自敗。

34    完聚:修治城郭,聚集人民。

35    繕甲兵:整治軍備。

36    具卒乘:具,準備。卒,步兵。乘,兵車。

37    夫人將啟之:夫人,武姜。啟之,為共叔段開城門作內應。

38    期:共叔段襲鄭的日期。

39    車:兵車。兵車一乘配有甲士三人,步卒七十二人。

40    京叛大叔段:京城的人民背叛了大叔段。

41    段入于鄢:共叔段逃入鄢邑。

42    公伐諸鄢:莊公又進兵鄢邑,討伐共叔段。

43    五月辛丑:魯隱公元年五月辛丑那天。

44    寘姜氏於城潁:寘通「置」,放置。城潁,鄭邑(今河南臨潁西北)。

45    黃泉:地下的泉水,也叫九泉,代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。

46   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:潁考叔,鄭國大夫。潁谷,鄭邊邑。封人,管理疆界的官員。

47    遺:給,這裏指留給。

48    繄:發語詞。

49    何謂:這話從哪兒來?

50    闕:挖。

51    隧:隧道。

52    不然:不是這樣。指黃泉相見。

53    賦:賦詩。

54    融融:和樂。

55    泄泄:舒暢。

56   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」:出自《詩經‧大雅‧既醉》。匱,竭盡。錫,賜予。爾類,同族類的人。意思是宇子孝順父母沒有竭盡,因此可經常感化其他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9

內容分析要點

 

110

寫作手法要點

 

111

語譯

【語譯】

從前,鄭武公在申國迎娶了一個妻子,叫武姜,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。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,武受到驚嚇,因此為他取名「寤生」,並且很厭惡他。武姜偏愛共叔段,欲立共叔段為世子,多次向武公請求,武公不答應。至莊公即位時,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。莊公說:「制邑為險要之地,從前虢叔就死於此地,如果封給其他城邑,我可以照吩咐辦。」武姜便請求封給京邑,莊公答應了,讓他住在京邑,並稱他為京城太叔。

大夫祭仲說:「分封的都城如果超過三百方丈,那便是國家的禍害。先王的制度規定:國內最大的城邑不得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,中等的不得超過其五分之一,小的不能超過其九分之一。現在,京邑的城牆不符合規定,這並非先王的制度,這樣下去你將控制不住。」 莊公說:「武姜想如此,我又如何躲避得過這種禍害呢?」祭仲回答說:「姜氏哪有滿足之時?不如及早處置,別讓禍根蔓延,禍根蔓延一蔓延就難辦了。蔓延的野草還不能剷除乾淨,更何況是你那個受寵愛的弟弟呢?」莊公說:「多做不義的事情,必定會把自己拖垮,你等著瞧吧!」

過了不久,太叔段使本來屬於鄭國的西邊及北邊的邊邑也歸於自己。公子呂說:「國家不能使土地有兩屬的情況,現在你打算怎麼辦?如果打算把鄭國交還予太叔,那麼我就去待奉他;否則,請除掉他,不要使百姓產生兩屬的心理。」莊公說:「不用除掉他,他自己將要遭逢災禍。」太叔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的統轄之地,一直延伸至廩延。子封說:「可以行動了!土地擴大了,他將得到人民的擁護。」莊公說:「多做不義的事情,別人不會親近他,土地雖擴大了,也會有垮臺的一天。」

太叔修治城廓,聚集百姓,修理盔甲武器,準備好兵車,將突襲鄭國。武姜打算打開城門作為內應。莊公打聽到公叔段偷襲的時候,說:「可以出擊了。」他命令子封率領車架二百乘,出發討伐京邑。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,共叔段便逃到鄢城。莊公又追至鄢城討伐他。五月辛那天,太叔段逃到共國。

《春秋》載道:「鄭伯克段于鄢。」共叔段不遵守身為弟弟的本分,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;兄弟就像兩個君,所以用「克」字;稱莊公為「鄭伯」,是為了諷刺他對弟弟失教;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莊公之意,便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,這麼處理有著責難鄭莊公之意。

莊公就把武姜安置於城穎,並發誓說:「不到黃泉不相見!」過了一會,莊公後悔了。有個名為穎考叔的人,為穎穀管理疆界的官吏,聽到這件事後,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。莊公賜他飯食。穎考叔吃飯時把肉留著。莊公問他為什麼這樣做。穎考叔答道:「小人有個老娘,我吃的東西她都嚐過,但從未嚐過君王的肉羹,就請讓我把君王的肉羹帶回去送給老娘吃。」莊公說:「你有個老娘可以孝敬,唉,我就沒有!」穎考叔說:「請問你這話什麼意思?」莊公告訴了他原因,還告訴他後悔的心情。穎考叔答道:「你擔心的是什麼?只要挖一條地道,挖出了泉水,從地道中相見,誰會說你違背了誓言呢?」莊公依從他的話。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,賦詩道:「大隧之中相見,多麼和樂啊!」武姜走出地道,賦詩道:「大隧之外相見,多麼舒暢快樂!」從此,他們回復了從前的母子關係。

君子說:「穎考叔是個真正的孝子,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,還把這種孝心推廣至鄭伯身上。《詩經‧既醉》曰:『孝子不斷推行孝道,永遠感化同類。』大概就是針對穎孝叔這類純孝而說。」

 

112

理解內容(問題)

【理解內容】

1      下列哪一項不是鄭莊公和武姜母子失和的原因?

A     鄭莊公出生時難產       

B     武姜縱容弟弟共叔段

C     莊公篡奪國君之位       

D     武姜協助共叔段反叛莊公

2      文中祭仲、公子呂知道共叔段暗中擴張勢力,有甚麼反應?

3      鄭莊公面對祭仲和公子呂的勸諫,有甚麼反應?

A     立即出兵討伐共叔段   

B     繼續縱容共叔段

C     將母親囚禁,隔離母、弟來往   

D     教導共叔段,讓他有機會改過

4      潁叔考做了甚麼,令莊公得以和母親修好?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3

理解內容(答案)

【理解內容答案】

1      C     莊公篡奪國君之位    ü

2      他們十分焦急,祭仲詳述國制,以防共叔段日益坐大;公子呂要求莊公趕緊除掉共叔段,不要養虎遺患。

3      B     繼續縱容共叔段  ü

4      他先對莊公說要將莊公彤賜的食物留給母親,令莊公想念起自己將武姜置於城潁,不能盡孝,引導他說出自己的後悔。然後再設計讓莊公母子在大隧中相見,令母子和好好初,又不會令莊公違反誓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4

理解技巧(問題)

【理解技巧】

5      文中祭仲以甚麼比喻共叔段,說明他的勢力正不斷擴張?

6      莊公說共叔段:「多行不義必自斃,子姑待之」、「無庸,將自及」、「不義不暱,厚將崩」,塑造了他怎樣的形象?

7      潁考叔在文中起了甚麼作用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5

理解技巧(答案)

【理解技巧答案】

5      蔓草。

6      他明知弟弟企圖謀反,卻不加以制止,在祭仲和公子呂勸他正視問題時,還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,更指出弟弟將來必會自取滅亡,自己且靜觀其變,待弟弟正式反叛才將他連根拔起。這塑造了他老謀深算、不念骨肉之情的奸險形象。

7      他與莊公形成對比,文中特意寫他對母親盡孝,是為了對比莊公軟禁母親,誓言永不相見的不孝。